魯迅先生逝世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36年10月19日 魯迅先生逝世

中共各機關和部隊開展悼念魯迅的活動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長在封建王朝統治的中國,清政府的腐敗,官僚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人民大眾的痛苦掙扎,他都看在眼裡。但是使他最感痛心的是,當時的民眾昏昏沉沉。
1902年4月,21歲的魯迅懷著尋求真理、找一條救國救民道路的強烈願望到日本留學。當時的日本,正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在海外活動的中心地區。魯迅到日本後受到資產階級革命派深刻影響,於1903年初毅然剪掉了具有封建專制和民族壓迫象徵的辮子,以表示對清王朝的憎惡和與之徹底決裂的決心。魯迅將剪掉辮子後照的照片送給好友許壽裳,並在照片後面寫下了一首詩――《自題小像》。這首詩是魯迅向舊世界宣戰的一篇宣言。他用無法逃脫愛神射箭的比喻,來形容自己和祖國不能不相愛,以反襯愛之深切,用獻出鮮血和生命的決心來表達自己矢志於救國事業的宏願。他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正像一條紅線,貫穿了魯迅的一生。
魯迅開始到日本時是學醫的,但是他很快意識到,解救人民最要緊的不是“醫”,而是需要打開思想上的枷鎖,喚起民眾起來鬥爭。於是,他毅然決定棄醫從文,用犀利的筆去挑開舊世界的黑幕,讓人民民眾看清統治者的醜惡面目,也看清自己的愚昧,趕快奮發起來,他的《狂人日記》揭開了中國新文學的第一頁,以後他又陸續創作了《藥》、《阿Q正傳》、《祝福》、《傷逝》等一批極為成功的現代小說。
1936年春天,魯迅病倒了。魯迅年輕時就患了肺結核,由於年紀逐漸增大,又長年累月處在緊張工作和戰鬥之中,這一次發病顯得格外沉重。但魯迅不願離開上海去療養,他還要鬥爭。他經常這樣想:“與其不工作而多活幾年,倒不如趕快工作少活幾年的好,因為結果還是一樣,多幾年也是白白的”。因此,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每當病情略有好轉他便在床頭扶案寫作。《半夏小集》、《這也是生活》、《死》等優美的散文就是這時創作的。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巨星殞落的噩耗傳來,全國人民以及世界進步人民和文化界十分痛惜,在宋慶齡主持的魯迅葬禮中,人們用一面繡著“民族魂”三個大字的白旗覆蓋在魯迅棺木上。“民族魂”,這正是中國人民對魯迅的最高褒獎!
毛澤東也曾對魯迅一生的非凡業績和戰鬥精神作了最充分的評價,他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在葬禮上為魯迅抬棺的各界名流
魯迅對中國人的影響力是深遠的、不可估量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