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可榮

魯可榮是一名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農村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男,1970年出生於安徽繁昌。現任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農村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 1993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政教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2002年6月獲安徽師範大學法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3年11月晉升副教授,2008年7月晉升教授。
社會學專業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農村社會學、經濟社會學、農村社區發展。目前主持及完成省部級課題3項,廳級課題4項。主要著作有《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對北京、安徽三村的個案分析》、《鄉村旅遊與農村社區發展》、《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等5部。曾在《農業經濟問題》、《青年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學術活動集錦

2009年9月28日,中國農業大學與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如何發揮合作社服務功能研討會”在金海種業舉行。魯可榮教授以及安徽大學、安徽財經大學等全國知名的合作社問題專家參與研討,並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出謀劃策

2009年7月7日,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魯可榮教授攜科研人員對沙門鎮大學生村官創業實踐基地進行調研。魯教授對該鎮大學生村官的“結合實際,抱團創業,反哺農村”的創業思路表示肯定。
魯教授一行先後考查了縣勞動力服務中心沙門工作站、濱港工業城部分企業,與該鎮大學生村官進行了交流討論,詳細了解了該鎮工業經濟發展和大學生村官創業情況。魯可榮教授指出,沙門鎮大學生村官創業實踐基地實踐性強,作用發揮得很到位,特別是玉環勞動力服務中心沙門工作站體現了創業特色,具有獨創性和推廣意義;大學生村官創業思路不能僅限於農村、農業,要有長遠的眼光,立足當地實際,狠抓濱港工業城開發帶來的各種機遇;創業實踐基地要著重服務好當地工業經濟,勞動力服務中心要在一產從業人員轉二進三中發揮橋樑作用;同時,他希望大學生村官在創業的道路再接再厲,走出自己的特色,形成長效機制。

論文與專著

內容簡介
本書嘗試運用社會學、發展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來分析欠發達農村社區發展的內部動力以及外部因素,運用社區發展理論和社會系統整合論等理論,通過對我國農村社區類型的重新劃分,以農民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以發展為目標,尋求促使我國大部分以農業為主的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的內外部動力及其相互作用的機制,從而,為欠發達農村社區的新農村建設提供新的理論視角和方法,探索欠發達農村社區的新農村建設的動力機制,對構建後髮型農村社區發展的動力系統理論,豐富和完善已有的社區發展理論具有重要價值。
內容簡介
《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之三)-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研究》共分八章,主要介紹了鄉村旅遊的內涵、類型及特點,鄉村旅遊與鄉村功能變遷,鄉村旅遊與農民生活方式變革,鄉村旅遊與農村社區建設等內容。為了深入研究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旅遊與農村社區發展的關係,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教授率領的課題組歷時三年多,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深入全面地調查了鄉村旅遊發展情況,特別是對北京昌平的鄉村旅遊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研,考察了鄉村旅遊對農村社區發展的影響。此書是這一研究項目的成果之一。
內容簡介
立足於我國農村社區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社區發展的目標和有利條件,從自組織理論的視角和對農村社區發展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系統地研究農村社區發展的動力機制。全書由上、中、下三篇內容組成,上篇主要介紹農村社區發展的內涵、農村社區功能以及農村社區發展的主要內容;分析了農村社區發展的國際和國內的時代背景,闡述了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快農村社區發展的重大意義。中篇主要是運用自組織理論結合農村社區發展的實踐對農村社區發展動力進行理論分析,探討農村社區發展動力系統的形成機制。下篇主要根據實地調查研究資料,選取了三個不同類型的農村社區發展的典型案例,通過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影響農村社區發展的各種內外部因素,對農村社區發展的動力機制進行了探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