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膽介紹
![魚膽](/img/3/5e0/nBnauM3X3MTM4YzN0EDN2UjM0UTM5ETM4ITMxADMwAzMxAzLxQ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醫書記錄
很多魚膽當中都含有毒素。中醫醫書《證治準繩》記載,魚膽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可治目赤腫痛。但因其有毒所以用藥稍有不當就會使人中毒。魚膽的藥物作用,是在與其他藥材混合後外用才能起效,而不能內服。
現代解說
![魚膽](/img/b/482/nBnauM3XwgDO0UDO1EDN2UjM0UTM5ETM4ITMxADMwAzMxAzLxQ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概念
魚膽中毒是食魚膽而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毒,青魚、草魚、白鰱、鱸、鯉魚膽中含有的膽汁毒素,能損害人體肝、腎,使其變性壞死。也能損傷人體腦細胞和心肌,造成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病變。民間有以生吞鯉魚膽來治療眼疾、高血壓及氣管炎等病的做法,常因用量,服法不當而發生中毒。因為魚膽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毒的物質,生吃魚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中毒,引起肝、腎功能的嚴重損害,重者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中,以少尿型急性腎衰最為常見,且達魚膽中毒死亡率的91.7%(以青、草和鯇魚苦膽中毒最多見)。而且膽汁毒素不易被熱和乙醇(酒精)所破壞。因此,不論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過2.5g,就可中毒,甚至死亡。魚膽中毒,主要是中毒後,首先出現胃腸道症狀,肝臟、腎臟均受到損害,並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
臨床表現
1.食魚膽史;
2.食後2-7小時內,突然腹痛、劇烈嘔吐、腹瀉;
3.繼則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和肝功能等損害。
治療原則
1.催吐、洗胃、導瀉、減少毒物吸收;在神志清醒的狀態下,自己用手指伸進口腔,刺激咽喉嘔吐,可將胃內的毒物通過食道排出來,減少毒物吸收。同時選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洗胃,促進毒液稀釋
2.護肝;發生魚膽中毒時,肝功能轉氨酶指標升高,並伴有黃疸,患者可到附近藥店購買茵陳泡水喝,起到護肝的作用。[1]
3.防治急性腎功能衰竭,必要時透析治療;
4.重症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5.對症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
對一般輕型病例可使用用藥框限“A”和“B”項藥物;2.對中、重型病例的用藥,可包括用藥框限“A”、“B”、“C”;3.對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療,腎區熱敷,加強抗感染。
輔助檢查
1.對一般病例的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2.對難以確定診斷、需要排除合併其他病變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和“C”。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徵消失;2.好轉:症狀體徵改善;3.未愈:症狀體徵無改善;
專家提示
本病尚無特殊解毒藥物,應重在預防,得病後採取緊急綜合治療,治療重點在於防治急性腎功能衰竭,早期透析治療。告誡人們應避免生食魚膽,得病後應儘快到醫院診治。
魚膽中毒
(1)潛伏期一般為2~6小時,最短半小時,最長約14小時。
(2)多數患者有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腹瀉、稀水便或糊狀大便。由於腹痛、嘔吐劇烈、臨床上易誤診為膽石症等急腹症,應予以注意。
(3)肝臟腫大、有觸痛,並有黃疽、肝功能異常、嚴重者有腹水,甚至發生昏迷等。肝臟損害多在食後1~3天發生。
(4)全身浮腫,少尿,血壓升高,嚴重者可發生尿閉、甚至尿毒症。腎臟損害表現常發生在食用本品3天以後。
(5)嚴重中毒者可發生急性溶血,便血以及皮膚出血點。多數患者尚有血紅蛋白尿。
(6)部分患者有頭痛、低熱、嗜睡、四肢發麻、眼球震顫、嚴重時可發生抽搐,甚至昏迷。
(7)嚴重溶血時血紅蛋白下降。
比較嚴重的魚膽中毒患者,除了上述胃腸道症狀外,還會有肝臟損害的表現,如肝腫大,肝區觸痛、扣擊痛,皮膚、眼鞏膜發黃,血清轉氨酶升高;腎臟的表現如腰痛,腎區扣擊痛,少尿、無尿、蛋白尿、顯微鏡下見到尿中有紅細胞和管型等;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如血壓升高或降低,面部、下肢或全身的水腫;神經系統的損害,如頭痛、嗜睡、神志模糊、譫語、抽搐昏迷等等。
(8)有些魚膽中毒者還可能出現發熱、休克、DIC(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病理過程。
(9)由於魚膽中毒尚無特殊的解毒療法,病情的發展又可能導致多個器官的功能衰竭,招致患者死亡。
急救處理
(1)魚膽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就診患者均應給予洗胃等排毒措施。
(2)保肝治療。
注意事項
1、魚膽不能隨便吃。中醫認為,魚膽性寒、味苦,有瀉熱、明目等功效,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病,常用量為1-2.4克。但如果服用量達大,非但不能治病,還可能引起急性魚膽中毒。
2、魚膽的膽汁中含有一類致毒物質,這類物質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全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下,均可發生中毒。那么,哪些魚的魚膽會引起急性中毒呢?
3、青魚、草魚、鯇魚、白鰱、鯿魚、鯉魚等的魚膽均會引起中毒。其中,以青魚、草魚和鯇魚引起的中毒最多見、最典型。
4、食魚膽後,中毒者出現最早、最多的是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便秘等。中毒者還可突出地表現為中毒性肝損害或中毒性腎病,出現肝區疼痛、壓痛、叩痛、厭油食,肝臟腫大、肝功異常,血中尿素氮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等。此外,中毒者還可出現發熱,白細胞數增高、昏迷、抽搐、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出血、甚至死亡。一旦發生魚膽中毒,要及時送醫院,早診斷,早治療,才能儘早治癒病人,降低死亡率。
用量過度
1、誤食魚膽,可能會引起急性中毒。青、草、白鰱、鱸、鯉魚等魚膽中含膽汁毒素,能損害人體肝、腎,使其變性壞死。也可損傷腦細胞和心肌,造成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病變。
2、魚膽汁主要的成分是膽鹽、氰化物和組胺。膽鹽可破壞細胞膜,使細胞受損傷;氰化物能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的功能,導致組織缺氧;組胺可引起變態反應。
3、一般認為魚膽汁毒素能引起腦、心、腎、肝等臟器的損害,嚴重的魚膽中毒可因急性腎衰竭而死亡。膽汁毒素不易被熱和乙醇(酒精)所破壞。因此,不論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過一定量,就可中毒,甚至死亡。一般吞食500克魚的魚膽4~5個或2000克魚的魚膽一個即可中毒;吞食2500克魚的魚膽2個即可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