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化鄉

魚化鄉

魚化鄉位於四川省古藺縣城東南部,距縣城40公里,藺茅公路橫穿境內,鄉政府設在魚化街上,全鄉共轄9個行政村,76個村民組5276戶,2726人。其中少數民族233戶,1169人,總面積84平方米,其中21450.6畝,(田12200.7畝、土9249.9畝。

基本信息

地理概況

魚化鄉魚化鄉
魚化鄉少數民族295戶,1213人,在少數民族中,220戶,900人,75戶,313人。苗族主要集居在旺龍、龍馬兩個村,彝族主要集中在碧水、正元兩個村。全鄉總幅員面積84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1908.9畝,其中田12208畝,土9701畝。全鄉地貌呈南高北低扇形狀,海拔高度在800-1150公尺之間,年平均氣溫15度左右,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適合各種農作物的生長,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烤菸、油菜等糧經作物,自古有“魚米之鄉”之稱。全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為發展中藥材提供了優勢條件,森林總面積64239畝,森林覆蓋率43%。其中,中林部工程營造速生豐產林13679畝,糧援工程造林7781畝,世行貸款工程造林27779畝,天然自生林13400畝,停耕還林1600畝。年蓄積量1.8萬立方米,年增值360萬元。全鄉種植銀花1500畝,杜仲500畝,趕黃草500畝,枯梗、白朮500畝,年收入45萬元。寬闊的宜牧草地和充實的飼料資源為發展畜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鄉鎮發展

魚化鄉魚化鄉
魚化鄉轄12個行政村,16000人,良田2萬餘畝,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空氣溫度和濕度相對偏大,農作物稿桿豐富具有生長蘑菇和其它食用菌的得天獨厚條件。森林覆蓋率45.7%,海拔高度在800-1200之間,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糧、油菜、等糧經作物,年出槽肥豬2000頭以上,年均外出務工人數6500人左右,2008年已實現村村通電、通路、通光纖電話,教育、衛生、水利、交通、環保、場鎮基礎建設設施加快。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新一屆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負責帶頭落實好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結合魚化鄉實際情況搞好穩農、強工、興旅、活城、招商

2008年來,鎮黨委、政府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團結勤政,負重拼搏,真抓實幹,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食用菌規模,食用菌發展獨具特色。99年全鎮共有食用菌種植戶2000餘戶,共種植大田蘑菇2000餘畝,金針菇20萬袋,雞腿菇150畝,平菇20萬袋,木耳50萬袋,食用菌總產值5000萬元,利稅570萬元,在食用菌方面農民人均純收入近1500元。在食用菌加工上,現韓場鎮發展有中外合資陶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福建漳州市薌城區鴻嘉食品有限公司、重慶合資蜀望罐頭廠和川西食品釀造廠等4個食用菌加工企業,為了支持、扶持企業發展,保護企業利益,鎮黨委、政府經常到縣上爭取政策,爭取資金,關鍵時間給企業注入流動資金,確保企業正常運轉。為了進一步發展食用菌,切實增加農民收入,韓場鎮政府將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熱忱歡迎各界人士到韓場投資建廠辦企業,共謀發展,共窗輝煌。

經濟模式

魚化鄉魚化鄉
魚化鄉長青種鴿場採取“鴿-豬-沼-菜”循環經濟模式。“我僅餵鴿一項收入,除去飼料錢、藥品疫苗費、工人工資、水電費等成本,1年就可淨賺20多萬元。”6月28日,2008年古藺縣規模最大的種鴿場“長青種鴿場”的業主張長青興奮地說。據了解,2008年古藺縣養鴿技術成熟,市場銷路暢通,鴿子的營養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發展潛力大。古藺縣壩區、丘區都適宜餵養。

“天翔2號”:年淨賺20多萬元

在“長青種鴿場”寬敞明亮的鴿舍內,鴿子“咕、咕、咕”,叫聲一片。“這些是2007年從廣州引進的新鴿種---‘天翔2號’。”張長青指著籠中的鴿子對記者介紹。只見在一排排金屬籠具內,一隻只羽毛潔白的種鴿或展翅扑打著鴿籠,或踱步於羽翼漸豐的小乳鴿身旁。
據張長青介紹,他餵鴿已有10多年了,1997年在唐場辦了一個“蘭苑鴿場”,規模小,效益還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因以前引進的種鴿的質量、產量逐漸下降,加之受非典、禽流感的影響,致使鴿子的銷量大大減少,收益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那時,古藺縣養鴿戶大多虧損,最多的虧有20多萬元。”縣農發局畜牧中心生產科副科長唐曉輝回憶道。在市場低谷期,他沒有象其他許多養鴿戶一樣退出養鴿業,而是找原因,想辦法。2007年,在縣農發局畜牧中心及魚化鄉政府的幫助、指導下,從廣州引進了新鴿種---“天翔2號”,並改以前每年從外地引進種鴿餵養的習慣,為建立自己的種鴿場,自繁自養的生產模式。這既保證了種鴿質量,又大大提高了孵化率、成活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不懈的努力,換來了可喜的局面。銷量上升了,效益增加了。隨著養鴿數量的不斷增加,原先的鴿場已不能滿足需要。2007年初,他在家鄉魚化鄉,修建了“長青種鴿場”。
據了解,該鴿場占地總面積達7333平方米,鴿場占地3000多平方米,現有7幢鴿舍。每幢鴿舍長35-40米,寬6米,占地240平方米,可餵1200對生產鴿(已配對產乳鴿的種鴿)或3000對青年鴿(未配對的種鴿)。2008年全場乳鴿存欄量達14000多羽、種鴿7000多對。除開留種的外,每年銷往本地、外地(如重慶、西昌、攀枝花、遂寧)的青年種鴿達6000對。每月銷售到成都、樂山各大賓館、酒樓的乳鴿達2000多隻,每年達150000隻。張長青卻說,“我們現在的銷量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他保守地算了一下:每對青年種鴿可賣80-120元,每年可出售6000對,每對賺20元,每年可賺120000元;乳鴿每羽賣11-14元,每羽賺1-4元,每年出售150000隻,每羽的利潤按1元計,每年至少又可賺150000元。

“循環經濟”:年淨賺10多萬元

該鴿場採取“鴿-豬-沼-菜”循環經濟模式,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鴿糞營養比較豐富,用機器打爛,可拿來餵豬,既解決了環境污染,又節省了買豬飼料的錢,實踐證明每100對鴿子產生的鴿糞可飼養4頭豬;豬糞產生的沼氣我們可用來煮飯、照明;產生的沼液附近的菜農拿去種蔬菜等。”張長青說。隨張長青來到飼料房,只見用機器打出的鴿糞與市場上所賣的豬飼料沒什麼差別,聞也沒有異味。
鴿子吃五穀雜糧,如玉米、豌豆、高粱、小麥、糙米綠豆等。鴿子屬鳥類,其腸道短,當天吃的飼料當天就排出了體外,不能完全消化,所以鴿糞營養比較豐富,經殺菌處理按一定配方可加工成豬飼料、魚飼料,做到物盡其用。“我這裡每年大約可出欄600頭豬,按現在的市價算,除去成本,至少可淨賺10多萬元。”張長青高興地說。
談到下一步打算,張長青胸有成竹地說:準備擴大規模,再建8幢鴿舍;將改變傳統的“種鴿孵化,種鴿餵養”的方式為“機器孵化,人工餵養”的方式,這樣能使一對種鴿從現在年產12-14隻乳鴿,提高到年產25隻左右,從而使經濟效益增加1倍;並準備修建肉鴿凍庫,逐步實現古藺縣肉鴿產業化發展。

成立合作社帶動養鴿一大片

據了解,2006年12月,在有關部門及張長青的努力下,聯合了古藺縣唐場、高山、上安、三岔、王泗、韓場等本地及新津、溫江、邛崍、遂寧、重慶等外地的養鴿戶成立了“古藺縣長青肉鴿合作社”,張長青被大家推選為理事長。到2008年為止該合作社共有社員90多戶,帶動起來的非社員戶達300多戶。
合作社通過網際網路,查找大家需要的市場信息,統一購買價廉物美的飼料等;那家遇到什麼技術難題,一個電話,技術員為其上門服務;實行統一防疫;統一實行保護價收購肉鴿,對未入合作社的散戶實行市價收購。

文體衛生

魚化鄉魚化鄉
2007年6月22日,縣民政局局長劉義勇到魚化鄉指導平安創建工作。

2007年6月22日,劉義勇一行5人到民政局聯繫的魚化鄉查看了平安創建資料,走訪了老馬、旺龍、三合等村的村幹部和部分民眾,聽取了魚化鄉平安創建工作匯報

劉義勇肯定了魚化鄉的平安創建工作是按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認真開展紮實有效,建議在今後的工作中要認真了解民眾的訴求,嚴肅對待民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紮實開展“五大關愛”活動,以發展的思維來推進平安創建工作。
2007年11月19日,魚化鄉政府隆重召開2007年教育質量評估表彰大會。大會在鄉政府會議室舉行。魚化鄉政府鄉長李朝貢、鄉人大副主席扶光明、鄉紀委書記羅傑等領導出席會議。魚化鄉各學校校長、教導、各村小負責人、各單位中層幹部和獲獎教師共65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魚化鄉中心校校長扶軍傳達了教科局教育表彰會的精神,認真總結了魚化鄉2006至2007學年度的教育教學工作,認真分析魚化教育的現狀,並從學校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師政工作、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管理、德育工作、安全衛生工作和改善辦學條件等方面對今後的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並希望廣大教師再接再厲,求真務實,克服困難,紮實工作,續寫魚化教育的新篇章。

2007年7月16日,魚化鄉召開了水稻病蟲害防治培訓現場會,有黨委、政府全體成員,全鄉村、社幹部和部分民眾總計100餘人參加了會議。縣農業局、縣植保植檢站到會督導。

會議由鄉黨委書記張永忠主持,鄉農技幹部在會上對參會人員進行了技術培訓,縣農業局局長趙賢毅做了指導發言,強調指出:一要認清形勢,統一思想,二要高度重視,及時防治,三要精心組織,確保實效。鄉長李朝貢在會上對全體鄉、村幹部提出了嚴厲要求,集中精力廣泛發動民眾,立即投入人力物力,通過機動帶手動、專防與群防結合等防治形式,打好水稻中後期病蟲害防治攻堅戰。

魚化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水稻病蟲防治工作,一場防治水稻病蟲的戰鬥在魚化鄉全面展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