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儒正

魏儒正(1847-1929),字端溪,生於東姑鄉辛安社中辛安村(今屬博興鎮),博興縣魏氏眼科創始人。

基本信息

魏儒正(1847-1929),字端溪,生於東姑鄉辛安社中辛安村(今屬博興鎮),博興縣魏氏眼科創始人。少年讀私塾,中年在縣城北關侯門教書。1891年仲秋,因其弟妹偶染目疾,四處求醫治療無效,變作旋螺(角膜穿孔,虹膜脫出),雖遍訪名醫,仍不能治癒。此事激發他立志學醫,購置數種眼科書籍,刻苦攻讀,逐漸精通眼科醫術。為其弟妹治眼病,僅年余便痊癒。從此,他更加刻苦學習,認真研讀,醫學根底日漸深厚,近村鄰舍前來求治眼病的也與日俱增。以致高苑、青城、桓台、長山、無像、利津、濱縣、蒲台等地來就診者,絡繹木絕。 魏儒正行醫40餘年。花甲年後,開始總結其臨床經驗。花費五、六年的時間,著成《眼科集要》四卷和診治雜病的《時疫三書》。他的遺作為其後代繼承眼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魏儒正不但擅長眼科,對雜病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登州府教授李卓為《眼科集要》所作序中說:“是醫學甚深,不止眼科也。”“蓋平時革群書之義深造,自得左右逢源,宜其應手奏效也。如邑侯王公符之夫人目患,吳公賠甫之痢疾,龍公紫珊之痰喘,謝公伯符之虛勞皆藥到病除,余所親見。” 魏儒正治學嚴謹,從不掩過飾非。他不但把成功的經驗公布於世,而且也把失敗的教訓告訴他人。晚年他總結出醫有十弊:即經理不通,藥性欠明,脈訣未曉,虛實不分,輪廓莫辨,藥症不投,拘滯成方,昧於極度,翁障誤認,補泄錯施。給後人留下有益的鑑戒。 魏儒正待病人熱情和藹。對遠道來的病人,他總是叮囑家人熱情招待,安排食宿,從不收費。討飯者登門,他見有衣服破爛者,輒將自己的舊衣物舍施之。對家貧病人,於每月初一、十五用藥減價或免費舍施。他經常與家人說:“先生是救人苦難的,窮人吃藥,富人文錢。” 魏德正診病之暇,常作詩繪畫以自娛。曾繪過一幅“釣罷晚歸”圖,畫面上晚霞爛漫,漁翁荷竿,安步于歸途,神態悠然自得。上題:“綠陰釣罷夕陽低,紅寥灘頭灌足泥,任是金鰲湖上聚,攜酒觀山杖青蔥。”詩情畫意,相得益彰。充分表現出一種超然物外,清高瞻雅的內心境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