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揣篇第七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鬼谷子·揣篇第七》
【創作年代】春秋
【作者姓名】鬼谷子
【作品體裁】兵書

作品原文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權量;說人主(7),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慾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故雖有先王之道(8)、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所索之。此謀之大本(9)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於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難為。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10)謀慮。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11)。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也。

作品注釋

1,審:詳細、周密。
2,動靜:指隱匿變化的情況。
3,幾何:若干,多少。
4,知睿:智慧。知,通“智”。
5,極其惡也:使對方厭惡達到極點。
6,錯:通“措”,措置、安放。
7,說人主:向人主獻說陳情。
8,先王之道:古聖君王的法則。
9,本:基本原則。
10,時其:選擇良機。
11,生事美:意為成事之美。

作品譯文

古代善於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要度量天下形勢,而揣摩諸侯實情。度量天下形勢不周密,不知道諸侯強弱輕重虛實;假如揣摩實情而不夠詳細,就不能知道全天下的時局變化。什麼叫作“衡量權勢”呢?答案是:度量大小,謀劃多少。衡量錢財的有無,預測百姓富足與缺乏,富餘或不足的程度如何;分辨地形的險峻平坦及哪裡重要,哪裡危險;謀劃思考哪裡有優勢,哪裡不足;君臣之間親密和疏遠的關係,哪個賢明,哪個不足為謀;賓客之間誰更聰明智慧一些?觀察天時運行何時帶來禍,何時帶來福?與諸侯之間的關係誰能任用誰不可使用?老百姓聚散離合的民心所向如何,哪裡安定,哪裡有危機?喜好什麼,憎惡什麼?百姓的反叛如何察之?能夠了解以上這些情況的,就是善於度量形勢。所謂揣摩實情:必須在對方最高興的時候,去加大他們的欲望,他們既然有欲望,就不能隱瞞實情;又必須在敵人最恐懼的時候,前去加重他們的恐懼,他們既然有害怕的心理就不能隱瞞實情;情慾必然喪失於變化。情感受到了觸動卻不能體現好惡喜懼的變化,就暫且擱置不與他深談,而另外問他所親密的人,了解他情感所依託的根據。對那些情緒在內心發生變化,而在行動上有所表現,必須經常憑他所表現出來的去了解他所掩飾的情況。這就是揣測靈魂深處實情的方法。
謀劃國家事務的人,必須詳細審察形勢變化;在向君王獻說陳情時,就應該詳細揣測實情。謀略計策、考察情慾必然要用這種策略。懂得揣術的道理並加以運用,就可以達到“貴”、“賤”、“重”、“輕”、“利”、“害”、“成”、“敗”各種目的,這都是運用揣術的結果。所以雖然有古聖君王的法則,極高明的智慧謀略,不採用揣情的方法,那些隱藏的實情就無法獲得。這是謀略中的原則,而且是遊說的基本原則。常有事件發生在人的心中,人卻不能預先知道。在事情發生之前就能觀察到,那是最難的。所以說揣情最難以把握,最難以掌握時機。所以當昆蟲蠕動時,都有它們自己的利害關係存在,因此發生變化,都會有細微變化預示形勢的發展。這些揣情的方法要經過加工整理成為華彩辭章,在以後論述。

作品評析

鬼谷子先生認為,揣情測意而遊說的人,要趁對方高興時前往,這樣就能完全了解其慾念。“揣”篇講的是關於“揣度”的謀略,即要在敵人最高興的時候去刺激他們的欲望,利用其欲望來刺探實情;對方有了慾念,就無法隱藏其性情。另外,還要利用對手最害怕的時機,去加劇其恐懼,從而探到實情。也可以趁對方不高興時前往,那么就能完全了解其仇惡。對方有了仇惡,也沒法隱藏其性情。
鬼谷子先生還認為:如果對方有所觸動但仍然固執不變,就暫且避開話題,或者暫且不與他說話,暫停一刻後,再與他拉家常,就能知道其內心所想。

作者簡介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