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抑症

鬱抑症

鬱抑症--目前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主要以抑鬱心境、思維遲緩和意志活動減退為主,多數病例還存在各種軀體症狀。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電休克治療、睡眠剝奪治療等。

概述

抑鬱症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近年來在世界各國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

症狀

抑鬱症主要以抑鬱心境、思維遲緩和意志活動減退為主,多數病例還存在各種軀體症狀。
(1)抑鬱心境:基本特點是情緒低落,苦惱憂傷,興趣索然。感到悲觀絕望,痛苦難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覺。常用活著無意思、高興不起來等描述其內心體驗。典型者有抑鬱情緒,晝重夜輕的特點。常與焦慮共存。
(2)思維遲緩:思維聯想過程受抑制,反應遲鈍,自覺腦子不轉了,表現為主動性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思維問題費力。反應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緒低落影響下,自我評價低,自卑,有無用感和無價值感,覺得活著無意義,有悲觀厭世和自殺打算,有自責自罪,認為活著成為累贅,犯了大罪,在軀體不適基礎上出現疑病觀念,認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3)意志活動減退:主動性活動明顯減少,生活被動,不願參加外界和平素感興趣的活動,常獨處。生活懶散,發展為不語不動,可達木僵程度。最危險的是反覆出現自殺企圖和行為。
(4)軀體症狀:大部分抑鬱病人都有軀體及其他生物症狀,例如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秘、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睡眠障礙突出,多為入睡困難。
(5)其他:抑鬱發作時也能出現幻覺,人格解體,現實解體,強迫和恐怖症狀。因思維聯想顯著遲緩及記憶力下降,易影響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出現抑鬱性假性痴呆
輕性抑鬱常有頭暈、頭痛、無力和失眠等主訴,易誤診為神經衰弱,後者起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會因素,如長期緊張、用腦過度等,情感以焦慮、脆弱為主,主要臨床相是與精神易興奮相聯繫的精神易疲勞、心情緊張、煩惱和易激惹等情緒症狀,及肌肉緊張性痛和睡眠障礙等生理功能紊亂症狀。自知力良好,症狀被動性大,求治心切。而抑鬱症以情緒低落為主,伴思維遲緩,自卑、自責、想死,及生物學症狀(如情緒晝重夜輕,食慾、性慾下降等),自知力常喪失,不主動求治,可資鑑別。
隱匿性抑鬱症是一種不典型的抑鬱症,主要表現為反覆或持續出現各種軀體不適和植物神經症狀,如頭疼、頭暈、心悸、胸悶、氣短、四肢麻木和噁心、嘔吐等症狀,抑鬱情緒往往被軀體症狀所掩蓋,故又稱為抑鬱等位症。病人多不找精神科醫生,而去其他科就診。軀體檢查及輔助檢查往往無陽性表現,易誤診為神經症或其他軀體疾病。對症治療一般無效,抗抑鬱治療效果顯著。

治療

抑鬱症表現輕重不一,症狀千姿百態,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一)藥物治療:應根據不同的症狀選用不同的藥物。
1、對伴有焦慮和激越的抑鬱症病人應使用阿米替林,每日劑量150~300mg,分2~3次;
2、對表現遲滯、違拗的抑鬱症病人應選用丙咪嗪,劑量同阿米替林;
3、對伴有焦慮和明顯睡眠障礙的抑鬱症病人選用多慮平,劑量同阿米替林;
4、對伴有強迫和驚恐障礙的抑鬱症病人選用氯丙咪嗪,劑量為每日100~200mg,分2~3次服用;
5、對伴有焦慮和眾多體訴的抑鬱症病人選用三甲丙咪嗪,劑量同阿米替林;
6、對伴有焦慮和睡眠障礙的老年抑鬱症病人選用馬普替林,劑量同阿米替林;
7、對伴有遲滯和退縮的抑鬱症病人選用帕羅西汀,劑量為每天上午20~60mg;
8、對伴有強迫和恐懼的老年抑鬱症病人選用氟西丁,劑量為每日上午20~60mg;
9、對內因性或藥源性抑鬱症病人可選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劑量為每日50~100mg,分2~3次服用;
10、對伴有幻覺、妄想等分裂症症狀的抑鬱症病人應合用抗精神病藥物,如舒必利或奮乃靜,一般中等劑量即可;
11、對伴有明顯遲滯、退縮的抑鬱症病人可選用中樞神經興奮藥,如利他林、匹莫林等;
12、對難治性抑鬱症病人可合併丙戍酸鹽治療;
13、對更年期抑鬱症病人可合併激素治療。
(二)電休克治療:對抑鬱症病人存在木僵和強烈自殺言行者,電休克可收到立竿見影之效果。另外,對難治性抑鬱症病人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
(三)睡眠剝奪治療:主要用於內因性抑鬱症和難治性抑鬱症。其方法是讓病人治療日保持覺醒(必要時可午休30~60分鐘),晚上通宵不眠;次日白天繼續保持覺醒,且不準午休,直到晚上睡眠為止,作為一次治療,每周治療2次,8~10次為一療程,老年人及伴有嚴重軀體疾病的病人禁用該療法。
隨著抑鬱症患者的日益增多和精神藥理學的快速發展,抗抑鬱藥的新品種開發也與日俱增。臨床上常用的抗抑鬱藥分為如下三類。
(1)三環類抗抑鬱藥:為目前較常用抗抑鬱藥,主要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慮平、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等。其藥理作用與阻斷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及5-羥色胺再攝取有關,可抑制神經末梢突觸前膜對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再攝取,從而提高受體部位遞質濃度,而發揮抗抑鬱作用。
(2)二環類、四環類抗抑鬱藥:以麥普替林為代表,其藥理作用與三環類抗抑鬱藥類似。
(3)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又分為可逆性和非可逆性兩種,可逆性以嗎氯貝胺為代表,非可逆性以苯乙肼為代表,由於該類藥毒性較大,現已少用。其藥理作用為抑制單胺氧化酶,減少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及多巴胺的降解,使腦內兒茶酚胺含量升高而發揮抗抑鬱作用。
目前臨床上引進的一些新型抗抑鬱劑主要是選擇性5-羥色胺回吸收阻滯劑,包括氟西汀、色去林、帕羅西汀等。其藥理作用為選擇性阻滯神經末梢突觸前膜對5-羥色胺的再攝取,從而提高突觸間隙5-羥色胺水平,而發揮其強的抗抑鬱作用,正是由於該類藥物的高度選擇性,所以副作用相對較少,病人對該藥的依從性高,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一類新藥。
有研究表明,吃藥不是對抗抑鬱的唯一方法。據“今日美國”訊息,在美國,約有50萬的兒童和青少年服用抗抑鬱藥物。還有資料表明目前,少年兒童患抑鬱症的比例大大超過以往。相對來說,現在的藥物副作用較小,也被認為對兒童更安全。儘管有很多年輕人服用了這些抗抑鬱藥後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他們服用這些藥物並未經過由醫生處方。這一問題已引起了部分家長和醫生的關注。這些關注有著一個不爭的依據:沒有一種藥物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委員會的認可可用於少年兒童。這表明該委員會並未承認這些抗抑鬱藥物對於少年兒童來說是安全有效的。家長和教師們也在思考難道藥物才是對抗抑鬱症的唯一武器嗎?家庭和學校又該做些什麼呢?美國社會應進一步反省這一現象背後的社會原因。
抑鬱症
許多人害怕承認自己患了抑鬱症,怕因此被人誤認為得了“精神病”而竭力否認和掩飾自己的病情,這只會延誤治療時機,並使抑鬱症轉為為慢性,變成難治的疾病。
抑鬱症患難與共者不會因為情緒低落而去看心理醫生,他們往往為了治療抑鬱症伴發的頭痛、頭暈、乏力、記憶力下降等系列軀體症狀狀,到綜合性醫院的內科或神經科就醫,致使部分患者誤診為“神經官能症狀”“更年期綜合症”“偏頭痛”“失眠症”等,或到中醫科被診斷為“陰虛血虛”之類。
識別典型的抑鬱症的一個簡單的方法,即一個人的抑鬱情緒持續兩周以上,同時伴有下述9項症狀的任何4項以上:
1. 興趣喪失或無愉快感,感到沒有任何事件能夠使他們高興起來。
2. 精力減退或持續疲乏,體力難以恢復,躺在床上都感到累。
3. 活動減少或動作遲滯,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只想在床上度過。
4. 過分自責或內疚,為自己過去一些微小的過失責備自己。
5. 聯想困難或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大腦猶如停滯了一樣。
6. 反覆出現輕生的想法或行為。
7. 失眠或早醒,早上抑鬱情緒突出。
8. 體重降低或食慾下降,甚至拒食。
9. 性慾下降,甚至全無。
抑鬱症常見類型有如下幾種:
1. 內源性抑鬱症。
2. 心裡性抑鬱症。
3. 繼發性抑鬱症
治療:
除了使用抗抑鬱藥物這個共同原則外,上述不同類型抑鬱症的治療方式也是各有側重的,治療內源性抑鬱症主要是依靠藥物,必要時可使用電休克療法;治療心理性抑鬱症狀和抑鬱性神經症,則應以心理治療為主,用親切和同情態度,鼓勵病人倒出內心的鬱悶,並給予指導和幫助,使患者能適慶環境及取得社會的支持;繼發性抑鬱症的治療慶力圖清除致病因素,並盡力治療軀體,疾病;更年期抑鬱症內分泌功能較紊亂者可用激素治療。
選擇性剝奪眼快動睡眠為什麼能治療抑鬱症?
用選擇性剝奪眼快動睡眠法治療抑鬱症是沃格爾(1968)等研究者於六十年代後期創用的。他們之所以想到用這種治療方法,是受到以下三方面的啟示:
(1)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方法是電休克和抗抑鬱藥物,無論電休克還是抗抑鬱藥物都有明顯的阻抑眼快動睡眠的作用。因此,剝奪眼快動睡眠有可能產生治療抑鬱症的效果。
(2)服用利血平的人有時會出現藥源性抑鬱症,而利血平有增加眼快動睡眠的作用。這是有力的佐證。
(3)在動物實驗中,剝奪眼快動睡眠往往能增強與本能有關的行為,實驗動物的活動增加,食慾和性慾都亢進。而抑鬱症的臨床表現是活動減少,食慾和性慾減退。因而考慮剝奪眼快動睡眠可能對行為產生治療作用。
實踐證明選擇性剝奪眼快動睡眠能使抑鬱發作緩解。但是這種治療方法需要有睡眠實驗室的檢查設備及人員配置,相當費事,療效不比服用抗抑鬱藥物優越,所以無臨床推廣價值。
中醫治療研究
抑鬱症的發病與精神因素有關。對這一理論的認識,中醫書籍中早有記載。如《如樞》中寫道:“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心術惕思慮由傷神,傷神則恐懼自失……”,“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意亂,四肢不舉”,“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又如《素身》中寫道:“喜傷心”,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驚傷膽”。這些描述表明中醫對抑鬱症的精神因素的重視,而且把人的情緒變化分為怒、喜、思、悲、恐、憂、驚,稱為“七情”,同時又注重情志活動與臟腑的關係,把這些不同的情緒變化,與肝、心、脾、肺、腎、膽密切聯繫起來。肝心脾肺腎等臟器的功能變化,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精神症狀。這說明古人已認識到精神因素不僅可以引起抑鬱症,也可造成臟腑的一些變化;反過來,臟腑的變化,同樣可引發精神症狀。如《靈樞》中寫道:“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此外,勞逸失度、久病體虛、飲食不節等都能引起陰陽失交、陽不入陰而形成抑鬱症。祖國醫學博大精深,對於抑鬱症的認識是很精闢的。早在2000年前,中醫學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就對本病的主證一失眠有明確地論述。《靈樞。大惑論》較為詳細地論述了“目不瞑”的病機,認為“衛氣不得人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人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提出了失眠等神經衰弱的主證,是陰陽失調所引起的。 精神抑鬱症失眠是首要原因,擁有了一個優質的睡眠,使緊張和疲勞得到恢復,許多患者焦慮、抑鬱等症狀也都會隨之減弱。中醫治療精神抑鬱症失眠,有時採用疏肝解郁的方法,如中藥馬來 眠取得了滿意的臨床調治效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