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節
引言
高考這個名詞在中國大陸、台灣與香港兩岸三地有截然不同的意義。在中國大陸,高考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入學考試的簡稱,分有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它是考生進入大學和選擇大學資格的標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考試之一。在台灣地區,高考則被理解為當地公務人員高等考試;決定學生能夠進入大學就讀的資格考試稱為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高考則是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此外,美國的SAT推理測試有時會被俗稱為“美國高考”。(註:本條目內容指中國大陸地區的普通高考。) 幾代人為著理想和未來揮汗如雨,咬牙以搏。老三屆大學生、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收費、教育產業化,伴隨著這些名詞的高考作為一項一年一度必然發生的教育盛事,一直伴隨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影響著這個國家和民族。
我們去過高考節
所以,對於經歷過高考而言的人來說,那些個日日夜夜,一生都難以忘懷,所以,每到6月7日高考這天,那些辦公室白領們談論的最多的話題就是高考,看著別人此刻在揮汗如雨,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是去唱歌呢,還是去蹦迪呢,所以,借著高考的名義去過一個節日,聊聊屬於我們自己的高考故事。
6月8日,是高考結束的日子,幾年的努力,日夜的奮鬥,終於在最後一科交卷鈴聲響起時暫時落幕,是怎樣的一種百感交集的心情,所以乾脆什麼都不想,約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扔下書包,一塊去瘋狂一下吧。
所以,每年的6月7日,6月8日,是那些個經歷過高考的人自己的節日,我們統稱其為高考節。
2012年6月7日書於斯里蘭卡。
高考節的傳說
據了解,高考節(GK Festival)由來已久,最早是由大隋國主席楊堅為了慶祝學生的誕生而選的良辰吉日。活躍的士人經過高考節(GK Festiva)的洗禮,成為了和諧,安定,立場堅定的學生,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大宋國時中國學生隊伍空前膨脹,使大宋國成為當時了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到了大明國,隨著八股法的發明,為高考節(GK Festival)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中國歷史上,不過高考節(GK Festival)的時期要不是愚昧落後,要不就是動盪不安的。中國近代史上,從清末到1978年,沒有過高考節(GK Festival)造成了人民鬥志的消沉,不利於維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文化快速發展。1978年的第一屆高考節(GK Festival)在普天同慶的歡呼聲中恢復後,好像歐羅巴的奧林匹克精神復活一般,中國走向了更加繁榮昌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