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漢語詞語,出自朱元璋徵求學士朱升對他平定天下戰略方針的意見,朱升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少年時期

在農民起義的烈火中,湧現出一位傑出的統帥。

公元1352年農曆閏月三月初一,有個剃光頭顱、高大壯實、粗眼濃眉的青年,奔走在去濠州城的路上。他是朱元璋。

朱元璋是離濠州不遠的鐘離縣農村的窮苦農民。十七歲那年父母去世,連棺材墓地都買不起,好心的鄰居幫助他安葬了雙親,介紹他到附近的皇覺寺做小和尚,挑水打雜,賺口飯吃。但是年成不好,寺廟也很困難,沒過幾天,廟裡連粥也吃不上,他像其他和尚一樣,帶著木魚與食缽,外出討飯。他流浪了三年,走過許多州府,看到了民間疾苦,也增長了社會見識。

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他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於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郭子興是定遠縣(今安徽定遠)的財主,行俠仗義,因為受不住官吏的窩囊氣,與幾個江湖朋友,聚集幾千人,殺掉濠州州官,做起了元帥。他們共有五個元帥,以義氣相交,不講紀律,不相統率。郭子興很希望有個得力的助手,一改現狀。他一見朱元璋就愛上了,留他在身邊作親兵,後來升為親兵長(侍衛隊長)。又將養女馬氏嫁給朱元璋。馬氏女非常聰明賢德,是朱元璋的賢內助。

朱元璋性格剛強,作戰勇猛,而且聰明睿智,沉著鎮定。其他元帥與郭子興有矛盾,一天,竟把郭子興扣壓起來,要加謀害。郭子興的家屬及部將急得沒了主意。朱元璋則利用元帥間的矛盾,略施計謀,就將郭子興解救回營。經過這場風波,朱元璋的威望迅速增加。

獨立隊伍

朱元璋感到在這樣的隊伍里,難有發展,便徵得郭子興同意,回到家鄉,組織自己的隊伍。他很快就拉起七百多人,其中有他幼時親密的夥伴徐達、湯和、鄧愈、花雲等。這些人以後都成了他最親信、最得力的將領,明朝開國的功臣名將。

朱元璋很快打了幾個勝仗,收編了元軍好幾萬降軍,軍力急速壯大。他奉郭子興命南攻滁州,公元1353年又攻占和州(今安徽和縣)。

謀士

朱元璋此時還只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員大將,但是他胸懷大志,希望在這群雄蜂起之中,脫穎而出,統一中華,重建太平。他很注意聽取一些有學問、有遠見的讀書人的意見。

打和州之前,定遠人李善長來投奔他。他聽說李善長善於計謀,便誠懇地問:“李先生,目前天下大亂,怎樣才能太平呢?”

李善長有針對性地答道:“秦朝時候也天下大亂。出身亭長的漢高祖氣量大,能容人,又不濫殺人,所以很快就統一了天下。將軍能學習漢高祖,定當成就大業。”

後來,許多讀書人都對朱元璋說過類似的話。他認為李善長的話很有見地,認真地照著李善長的話去做。並留下他做謀士,自比為漢高祖得到謀臣蕭何。

他嚴禁軍隊在戰爭中傷害百姓。打進和州城的時候,親兵帶了幾個老百姓來向他哭訴。一問,知道從滁州跟來的部分將領流寇習氣很重,竟縱容部下搶劫百姓的財物,還擄掠婦女,濫殺無辜。朱元璋很生氣,當即召集眾將領訓話,說:“我們起兵是為了推翻暴政,安定民生。你們公然搶人家的婦女與財物,與盜賊有何區別,怎能得到民眾擁護?”

他督令將所有搶來的婦女、財物,立即歸還老百姓,嚴懲了犯事的將士。此後的戰爭中,朱元璋多次向他的將領重申了這條禁令。

公元1355年,朱元璋準備渡過長江尋求發展。這時,老儒陶安來見朱元璋。朱元璋便向他請教過江後的方略。陶安稱讚朱元璋胸懷濟世安民大志,不像其他擁兵割據的人胸無大志,只知搶掠些婦女、財物,預言朱元璋一定能平定天下。他建議大軍渡過長江,占領太平(今安徽當塗)後,應該迅速奪取龍蟠虎踞的金陵,作為平定天下的根據地。朱元璋很同意陶安的意見。

朱元璋迅速渡過長江,攻取了和州對岸的太平,接著,他揮軍向集慶(今江蘇南京),也就是陶安說的金陵發動進攻。

這時,郭子興已病死。他的小兒子郭天敘被小明王封為都元帥,朱元璋被封為副元帥,但實權全操在朱元璋手裡。打集慶時,郭天敘戰死。郭部的所有人馬便都都集中到朱元璋手裡,他的軍力得到增強。

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軍在采石磯被朱元璋殲滅,集慶城裡元軍投降,朱元璋勝利進入集慶。他將集慶改名應天府,從此有了一塊比較穩定的有發展前途的根據地。

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還不夠強大,所以儘管此時占據浙江、四川、湖廣的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已紛紛稱王稱帝,朱元璋還只默默地壯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僅設立太平興國翼元帥府,在金陵,僅僅稱吳國公而已。

他還非常清楚糧食等物資對支持他的政權與軍事活動的重要性。儘管軍務繁忙,他每到一地,總要關心當地農業生產,鼓勵種田養蠶。他安排軍隊耕種糧食,稱為屯田。任命專管官員,負責修築堤防,興修水利,保證軍糧的供應。

在徽州,朱元璋徵求學士朱升對他今後戰略方針的意見,朱升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實際總結了朱元璋一貫實行的方針,他非常地高興。朱元璋正是在這一方針下,一步步完成統一中國的帝業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