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性狀
果實中大,單果重6~7克,疏果後可達10克,長心臟形或圓錐形。果皮薄,光亮而柔軟,底色黃,上有淺紅色暈,外觀美麗,斑點多而小,不明顯。果肉黃白,多汁,果汁無色。風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5%,糖11.5%,品質優良。核大,半離核。在煙臺6月上旬成熟。
栽培習性:樹姿直立,生長旺盛。枝條較多,豐產。葉呈長卵形或橢圓形,葉緣鋸齒狀。花芽大,先端尖挺,在長果枝的基部葉腋單生或雙生,在短果枝上以花束狀密生。該品種與那翁、佐藤錦、南陽等品種雜交親和性好。早果豐產性強,適合密植栽培,由於花期早,也可作為授粉品種套用。是日本保護地栽培的主栽品種之一。
2.日本本州島瀨戶內海沿岸城市。屬兵庫縣。人口9.1萬(1986)。古代作為港市有名。二十世紀初工業興起。1954年設市。播磨工業地帶工業城市之一,以機械、化學(製藥)、陶器、食品、紙漿、電機等工業為主。
高砂
日本著名能舞。《高砂》講述了一個“相生松”的故事——相傳高砂的一株古松和住吉的一株古松是夫婦相生松,但高砂、住吉兩地相隔遙遠,所以很多人對此不解。有一次肥後國阿蘇神社的神主友成在高砂遊覽時,遇見一對老夫婦在一邊賞景一邊打掃樹蔭下的雜物,於是上前詢問此事。老人回答說是夫婦愛情模切跨越了地域的界限,而這兩位老人正是高砂和住吉的松樹精。至今日本的婚禮還有演唱謠曲《高砂》的習俗,意在祝福夫妻二人白頭偕老。
台灣別稱
“高砂”一詞,由タカサグン(Takasagun)訛轉而來,在日本古籍中也寫作塔伽沙谷、塔伽沙古、塔曷沙古。高砂之名一說源自於平埔族部落打鼓(打狗,タアカオ,Taakao)社,另一說源自打鼓山(打鼓山,タアカオスア,Taakaosua),二種說法都與高雄有關。根據台北帝大校長幣原坦,高砂之名源自打鼓社(打狗社),打鼓族居住在台灣西南岸一帶,擁有相當大的勢力,故高砂原指台灣西南岸一帶,後來轉變為台灣全島的名稱。
國
元和元年(1615年)日本金地院所藏“異國渡海御朱印帳”,以“高砂國”來稱呼台灣,假名為“タカサグン”。
高砂族
日本領台後,延續清朝舊慣,稱呼原住民為“蕃人”,大正十二年(1923年)東宮(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訪台,認為“蕃人”有歧視的意思,建議改稱“高砂族”。
高砂義勇隊
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日軍動員台灣原住民前往南洋叢林作戰之組織。據說動員台灣原住民到南洋熱帶雨林作戰之想法,是出自日軍和知鷹二參謀的建議。此構想起源於霧社事件中台灣原住民表現英勇,又熟知叢林氣候,以寡擊眾,對日本軍警頑強抵抗。如能徵召參加日本戰事,應能有所貢獻。“高砂義勇隊”是一總稱,個別梯次的派遣有另行命名者,如“薰空挺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