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高村鄉位於滎陽市區以北,距市區9千米。轄高村、高村寺、馬寨、油坊、史坊、馬溝、荊寨、杜常、張常、韓常、後圈、司馬、前圈、真村、吳村、官莊、穆寨、張村、周寨、宋村、秦鋪頭、陳鋪頭、劉鋪頭、牛口峪、棗樹溝、官峪、劉溝、邙山、安仁寨29個行政村。鄭汴洛高速公路及引線公路立體交叉穿境。[代碼]410182201:~201高村~202高村寺村~203馬寨村~204油坊村~205史坊村~206馬溝村~207荊寨村~208杜常村~209張常村~210韓常村~211後圈村~212司馬村~213前圈村~214真村~215吳村~216官莊村~217穆寨村~218張村~219周寨村~220宋村~221秦鋪頭村~222陳鋪頭村~223劉鋪頭村~224牛口峪村~225棗樹溝村~226官峪村~227劉溝村~228邙山村~229安仁寨村
沿革
1958年建東風公社,1963年更名高村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56.8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高村、高村寺、馬寨、史坊、油坊、荊寨、馬溝、杜常、韓常、張常、司馬、真村、前圈子、後圈子、吳村、穆寨、官莊、張村18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北邙鄉,併入高村鄉,高村鄉駐地不變。附:北邙鄉位於滎陽市北部,黃河南岸,距鄭州市區30千米,距鄭、汴、洛高速公路3千米。北有黃河渡口,古蹟有明代建飛龍頂古廟,竇建德與李世民對壘的建德城(秦王寨),五代爭雄的彥章寨等。 [沿革]1976年建北邙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轄周寨、宋村、秦鋪頭、陳鋪頭、劉鋪頭、牛口峪、棗樹溝、官峪、劉溝、新建村、安仁寨11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
鄉鎮簡介
該鄉在農業結構調整示範工程上,實施了南部的“兩點一線”,北部的“一線三星”,全鄉“科技開花”。即在南部建立了兩個專業村,官莊行政村日光溫室生產基地和真村行政村以養雞、日光溫室和露地菜生產基地,引線兩側建立以吳村、木砦、後圈、張村、高村為主的越冬花菜基地;在北部廣王公路一線,建立孟砦500畝桃樹新品示範園,荊砦500畝秋番茄基地;韓常村100畝葡萄基地,100頭奶牛基地;在全鄉建立起桃樹、花菜、奶牛、獺兔、特種種植、特種養殖村6個專業協會合作社,在基地建設上,實施了“一紅二白”計畫,即在全鄉鎮建立起2000畝水果番茄基地,實施訂單農業工程;建立1萬畝越冬花菜基地,實施無公害蔬菜工程;建立1萬隻獺兔基地,實施公司加農戶工程;發展以種植優質小麥品種鄭麥9023為主的畝優質小麥基地,實施訂單農業。該鄉主要做法是:一、高度重視。把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當作全鄉經濟工作的重點來抓,年初抓起,一抓到底;二、加強領導。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我們採取黨政正職親自抓,副職領導分村抓,主管領導抓重點的辦法,明確了任務和責任;三、制定獎勵政策。凡連片改種蔬菜100畝、200畝、300畝的分別獎勵2000元、5000元、10000元;凡引線兩側連片種植蔬菜達到標準的,除獎勵外,由於市場原因造成收入低於小麥收入的,由政府按小麥收入補足;四、協調資金。調動和發揮信用社積極性,為規模發展提供資金保證,已協調支農資金400多萬元。
行政轄區
高村鄉代碼:410182201
2010年,轄30個村委會:高村、高村寺村、高架子村,馬寨村、油坊村、史坊村、馬溝村、荊寨村、杜常村、張常村、韓常村、後圈村、司馬村、前圈村、真村、吳村、官莊村、穆寨村、張村、周寨村、宋村、秦鋪頭村、陳鋪頭村、劉鋪頭村、牛口峪村、棗樹溝村、官峪村、劉溝村、邙山村、安仁寨村、李山村。
經濟發展
高村鄉2003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8532萬元,比上年增長14%;財政收入完成681.7萬元;國稅(25%部分)完成215萬元;地稅完成209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00萬元;主要工業增加值完成5112萬元;農業增加值完成84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