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繡活

高平繡活

高平繡活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刺繡工藝。多取花卉、瓜果、蟲魚、蝴蝶、吉祥鳥和瑞獸等自然形象為題材,如雙龍戲珠、鳳穿牡丹、貴子折蓮、魚戲蓮、猴捧桃、麒麟送子、蝴蝶撲瓜、喜鵲鬧梅、鹿銜梅枝、獅子滾繡球、魚蓮娃娃等。另外,還將一些傳統的戲曲如《三娘教子》、《白蛇傳》、《轉雲山》、《楊家將》等劇情場景作為表現內容。高平在歷史上種植桑麻很普遍,高平婦女大多能紡善繡,這種傳統的刺繡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相互之間的交流而得以延續的。她們運用多種手法表現自己構想的題材,創造出無數既 富有裝飾趣味又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刺繡作品。 高平刺繡在漫長的創作實踐中,根據作品用途、表現內容、塑造形象的不同,形成了多種刺繡針法,根據所繡內容和追求效果選用不同的針法,合適的針法能夠恰到好處地表現刺繡的造型和質感,積澱著古老的文化底蘊,凝結著婦女的智慧巧思。

繡活簡介

高平繡活 高平繡活

2008年入選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高平繡活歷史悠久,仍有留存的遺物,據專家考證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高平刺繡分絲線繡和布貼繡兩大類。絲線繡有平針繡、打籽繡、盤金繡、披金繡等針法。平針繡表現力最豐富,打籽繡結實耐磨,盤金繡、披金繡使畫面顯得富麗堂皇。

繡則不同,裁剪衣物剩下的各色布頭便是刺繡的好材料,製作時把布頭按照構思要求剪裁成人物、動物、花卉、草木等形狀,然後堆貼在底面上鎖邊繡成,成品樸素大方,色彩艷麗。

繡活淵源

高平繡活的藝術特點是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在色彩的搭配上尤其具有地方特色。一般採用黑、藍、紅、紫、淡藍、金、銀為主要色彩,並且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很直覺的對比統一的配色規律,在表現手法上為了增強裝飾效果,常常將表現內容大膽地加以誇張變形,不求形似,注重神采,構圖飽滿,極其符合傳統藝術的表現手法和審美內涵,高平刺繡的悠久歷史、豐富內容,對中國民間美術史的補充和完善具有積極的意義。

繡活習俗

作為一種民間工藝,舊時的高平農村衡量女子的巧與拙,完全根據姑娘繡花、縫衣、做鞋時手工針腳的好壞來進行評定。姑娘出嫁時的嫁衣、飾物基本上都親手繡制。出嫁之日,娘家的鄰里鄉親都會爭先恐後地觀看新娘的陪嫁品;過門後則從丈夫的錢袋、荷包、兜肚、耳套、鞋墊等飾物去評價妻子的聰慧賢德程度;等到做了母親,孩子的穿戴更要顯示母親的才華,俗話說:“孩子的衣,媽媽的臉。”孩子身上的圍嘴、兜肚、老虎帽、貓鞋,都飽含著母親對孩子的祝願、期望和濃厚的愛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