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侯莊村位於高平市東南部,距市區20.5公里,屬於高平市石末鄉管轄,該村地處丘陵山區,居高平、陵川、晉城三縣交界處,村東靠山,村南臨河,溝深崖險,自然風光優美,全村總面積90萬平方米,共有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17戶,1900口人,總耕地2370畝,人均1.2分地,村民主要以務農為主。抗日戰爭期間侯莊村因其險要的自然環境和地處三縣交界的地理位置,陵高縣抗日政府、國民黨第40軍軍部、國民黨姬鎮魁縣政府曾住於此。是當時高平縣日偽、國民黨、八路軍三方激烈爭奪之地,在那特殊時期又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反侵略的重要歷史見證。
侯莊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古有富甲一方享譽高平名播澤潞的商賈之鄉,高平東門第一大財主趙家老南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的富民政策在侯莊紮下了深根,開出了富裕之花,結出了豐碩果實,,以孔錄喜為首的著名企業家培養扶持了10多個民營企業家和有識之士,帶領侯莊近200名村民外出勞務,使他們走上了富裕之路。富裕之後他們無私奉獻為侯莊村和集體辦了數不勝數的好事、實事、善事。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40萬元,人均純收入6000元。2003年建設成為小康村,晉城市授予安全文明村稱號。2004年被市政府授予“寬裕型小康村”稱號。2008年高平市委授予“生態建設園林達標村”。2010年,入選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
文化遺產
侯莊老南院
村中趙家老南院是一個宏大高深的古代民居建築群,![趙家老南院](/img/9/0aa/nBnauM3X1MzN1cTN3ETMzQDO4ITM5ITO0YzNwADMwAzMxAzLxE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高平侯莊的趙家,發跡於明代中葉,興盛於明末到清代的康、雍、乾、嘉、道光年間,衰於民國前期,直到1956年公私合營完結,歷時400年之久。趙家鼎盛時期,擁有工、商字號108座,壟斷兩淮地區六州縣的鹽務,至其衰敗期間,僅江蘇如東縣的永升老店仍有流動資金30萬元銀幣,相當於同時期高平縣225家商號資本總額9.4萬元銀幣的三倍多。趙家發跡之早,歷時之久,經營範圍之廣,擁有資產之巨,在豫皖蘇等省的工商業中影響之大,在晉商中算得屈指可數的大家之一。
山西富商對其致富的真正原因,常常秘而不宣,而是編造了許多神話傳說。高平富商趙氏也不例外,相傳明代年間,趙氏先人夫婦兩人外出遊鄉打鐵,行至途中,忽聽一種“圪吱圪吱下海安,下到海安有吃穿”的聲音,初以為路人哼唱,不以為然,漸漸這種聲音越聽越清,而且連續不斷。細細分辨,方知是肩上的桑木扁擔發出的聲音。夫婦二人甚覺奇怪,隨即向路人打問海安。聽說海安遠在黃海之濱,背井離鄉,千里迢迢,男人一時興頭頓消,低頭不語。精明的妻子看透了男人的心思,果斷地說:“不管到哪裡,都是打鐵混飯吃,
![高大的門樓](/img/a/d5d/nBnauM3X4AjN4ITM5ETMzQDO4ITM5ITO0YzNwADMwAzMxAzLxE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下了太行山,一馬平川,一眼望不到頭。一路上,風餐露宿,邊幹活,邊東行,不知走了多少日子。一天到達海安,天色已晚,遂借宿一破屋。不想睡至半夜,忽然屋門大開,從外面進來一紅臉大漢,徑直走在趙某的身邊,手執一串金燦燦的鑰匙說:“主人啊,你總算來了,我在此為你守候多年,此屋牆角埋的都是你的財寶,現在總算交差了。”說罷將手中鑰匙向趙某丟來,揚長而去。趙某正在發獃,忽見大漢手中的金鑰匙砸向自己,驚叫一聲,翻身滾向一旁。醒來原來是南柯一夢。趙某心有疑慮,不過還是借著月光把牆角地上的青磚撬起,試試運氣,不想沒挖幾下,忽感下面有硬物,挖出一看,原來是一個大銀錠,上面有一“趙”字,再挖又是一個。越挖越多,最後滿地都是。趙某驚喜萬分,忽聯想起當時扁擔之事。夫婦遂跪在那根扁擔面前,叩頭不已。趙氏夫婦發跡以後,不再肩挑扁擔四處游鄉,遂以打鐵掩護,辦起了打造和經營鐵釘的生意,而且越辦越大,不斷向外地擴展。但他們卻念念不忘那根為他們打開發財之門的桑木扁擔。從此,將桑木扁擔油漆一新,常年供奉,視為神物。數百年來,這根紅漆桑木扁擔盡享趙家煙火。而且在當地留下一個美妙的傳說,為趙家發跡布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趙家老南院建於清乾嘉年間,占地14000餘平方米,大小房間300餘間,大院裡又分為自稱體系的“十八院”。外觀庭院巍巍,旗桿高聳,內看雕樑畫棟,極盡富麗。住宅區,正中主房南北而立,兩邊廂房東西而排,不僅有講究的牡丹院、廳房院、繡樓院、書房院,而且有實用的帳房院、鐵匠院、木匠院和大小廚房院等。這十八院,里里外外、大大小小、樓上樓下,共有600多個房間,且樓樓相通,院院相連,各院特色顯著,建築堅固美觀。老南院的建築群,至嘉慶18年建成後,除了維修屋頂外再沒有任何擴建、增修。全部建築基本保持嘉慶和嘉慶以前康乾風貌和特色,比祁縣喬家大院早了100多年。
我們可能去陽城看過皇城相府,到平遙逛過平遙古城,在祁縣、太谷轉過各姓大院,但很少人知道在高平東南還有這樣的一處大院,當推開老院歷經滄桑的大門,燦爛的陽光灑在慣於沉寂的古舊院落里,熱了的不僅僅是老閣樓,還有我們熱切探求當年趙家下太行、踞中原,跨黃淮,越長江的創業精神背後的動力,別有滋味……
侯莊死難同胞紀念碑
七七事變後,八路軍親臨高邑,共產黨為國為民組織抗日政府犧盟農會發動領導民眾運動進行抗日大軍而秋毫不犯村民拍手相慶村內抗日誌士相繼參加抗![布局講究](/img/f/f77/nBnauM3X3gDO1kTOwITMzQDO4ITM5ITO0YzNwADMwAzMxAzLyE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村名由來
侯莊村村名的由來經多方走訪高齡老人和老幹部,眾說不祥,又無史料記載。如今難以考證。歷史的前沿經08年經晉城市古文化中心給侯莊申報歷史文化名村一書中記載:清同治六年(1867年)全縣各村分30部,侯莊屬第18都石末里。民國8年(1919年)實
![華美的廳堂院落](/img/c/b91/nBnauM3XwMTO4AzNyITMzQDO4ITM5ITO0YzNwADMwAzMxAzLyE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銷陵高縣侯莊等願劃歸陵高縣高平東南部區域,復歸高平縣管轄。
1947年調整區劃,設7個區,侯莊屬四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撤銷太岳區,高平縣為山西長治專區所轄,侯莊隨屬。
1956年撤銷區級建制,改設鄉鎮,侯莊屬石末鄉。
1958年三縣合併,高平縣為高平人民公社,石末鄉為管轄區,侯莊村改為侯莊大隊屬石末管轄區(工作區)管轄。
1984年恢復鄉鎮建制,侯莊村民委員會屬石末鄉管轄。
歷史貢獻
1937年七七事變後,八路軍親臨高邑,共產黨為國為民組織抗日政府犧盟農會,發動領導民眾進行抗日,村民們拍手相慶,村上抗日之士相繼參加抗日工作,侯小蠻同志擔任幹部主持村上工作,發動借糧鬥爭,救濟貧民於飢餓之中,減租輕債,除掉高租重利的剝削,領導民眾公議攤派,實行合理負擔,反對惡霸統治,初步實行民主政治,拯救民眾於水火之中。國民黨頑固派反共抗日,民國二十八年十二月政變,由四十軍軍長龐柄勛和二十七軍軍長范士傑相距先後盤踞侯莊,與偽縣長姬鎮魁夥同我村侯禎祥、侯治安等國民黨分子,不肆抗日,貪污浪費、橫徵暴斂,百姓們財盡糧絕,疾病纏身。更有甚者,通敵不罰,抗日有罪。民國29年的2月18日黑夜,國民黨四十軍龐柄勛的隊伍和侯莊村偽村長侯治安的協助下殺害我犧盟會幹部7人,有侯小蠻、馮毛圪亂、常紅肉、常秋根、常承武、郭合孩、司有廷,最小的司有廷年僅18歲。
民國32年國民黨二十七軍和小日本互相殘殺,將我村抗日村幹部和抗日人民按所謂的暗八路軍罪行,槍斃、刀砍、勒死、填窯,人之殘忍前所未有。共殺害犧盟會幹部和抗日民眾共57名。總之無論是戰爭期間和解放戰爭,我村無數村民積極抗戰,捨身救國,為國捐軀,做出了巨大貢獻。
經濟狀況
建國60年,開放30年,在市鄉兩級黨政的領導下,廣大村民共同走富裕之路,百姓的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黨的惠農政策和高科技現代化,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產業化的經營方式有了巨大的變化,乾群思想極大的解放,大大的更新了觀念,社會和諧。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溫飽問題徹底解決。現在全村共有大型汽車30多輛,百分之八十的農化都有三輪車,家用高檔小車20多輛,小型家用轎車50多輛,中小型機車戰全村總數的一半以上,人均1.2分地家庭女勞力就能完成耕種任務,男勞力大部分外出工作賺錢或經營其他生意。1978年全村總收入37.5萬元,人均收入250元。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89萬元,人均5721元,比1978年總收入提高了29倍,人均純收入提高23倍。基礎設施
1978年以來先後由個人和集體建房300多套,占地面積6萬個平方面,村內百分之八十的農戶都進行了修繕和改變,特別是新農村建設村里村外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各種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觀,戶戶通工程、我村環村路好出境公路得建設都有合理的規劃,高檔次高質量的進行了鋪設,大街小巷全部水泥硬化、綠化、淨化、美化。生態環境和環境衛生建立的長效機制。用上了乾淨清潔的自來水,602戶在全鄉率先用上了乾淨清潔的秸稈氣,村北建有高標準的洗浴中心,健身器材。在我村豐樂館開辦了文體活動中心和農家圖書館、老年活動中心。05年改造河灘墊地130畝,修橋鋪路建學校,村容村貌大大改觀。社會事業
國小教育
2003年至2004年投資113萬元在原來校園的基礎上擴建了17間的教學樓和學生公寓樓,修建了9間平房供學校後勤使用,並對國小的大門和新教學樓公寓樓進行了裝修美化,周邊的學校圍牆全部維修,教學設備、文體器材、圖書館、閱覽室配備齊全,師生的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徹底改觀。合作醫療,婦幼保健
近年來,合作醫療給廣大的患者帶來了福音,廣大參保者享受到了合作醫療的好處。2010年全村參保率達百分之百,特別是對困難家庭解決了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並對特殊家庭的醫療補貼給予了適當的優惠。婦幼保健工作穩定正常。定期檢查,按時普查,確保廣大婦女和幼兒的身心健康。產業開發
1、潤興農牧有限公司08年由侯莊村在外經營煤礦的李年興同志在我村大河自籌資金開辦了萬頭豬場建設,並建了15棟蔬菜大棚,採取養豬----種菜------發展高效農業的新型化經濟發展模式,解決了我村和鄰近30多個富餘勞力。人均增加收入1.2萬元。
2、後備山中型石料加工廠
由我村常公明同志自籌資金開辦了石料廠,解決我村剩餘勞動力30多個,每年增收1.5萬元。
3、百畝優質葡萄園
由劉發旺等同志創辦的村西大河西側的葡萄園現在正在籌建中,聘請專門技術員跟蹤服務和指導,此項目的落實可解決我村20-30個勞力。也是我村調整產業結構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4、春秋大棚
今年由本村村民張建中在村西寨上新建春秋大棚13棟,也可解決我村15-20個勞力,投產見效後,效益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