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高峰鄉位於萬佛湖南岸,集庫區、山區、革命老區為一體,轄14個行政村,2.9萬人口,耕地面積13000多畝,山場面積6.9萬畝,素有“青山、綠水、紅土地的旅遊之鄉”的美譽。該鄉黨委、政府依託山、庫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做山、水文章,發展生態經濟,打造旅遊之鄉,加快建設新農村步伐,促進了該鄉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生動局面。
歷史沿革
民國28年分設烏沙鄉、五橋鄉,全縣解放後,1949年1月屬梅河區設烏沙鄉、五橋鄉;1958年屬梅河指導組設烏沙鄉、五橋鄉;1958年秋同屬梅河區高峰人民公社,1960年撤區並組並社,同屬龍河口人民公社,1961年建區劃社,屬曉天區設高峰、五橋人民公社,1969年撤區並社,同屬五橋人民公社,1972年建區劃社,屬曉天區設高峰、五橋人民公社;1984年改人民公社為鄉鎮,屬曉天區設高峰鄉、五橋鄉;1992年春撤區並鄉,保留高峰鄉、五橋鄉建制;2005年全縣農村綜合改革將原五橋鄉、高峰鄉合併為新的高峰鄉。
行政區劃
全鄉轄14個行政村(其中:庫區一線村8個),316個村民組,7545戶,29248人,總面積83.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459畝,山場面積61036畝。但由於地處貧困山區,又被萬佛湖阻隔,鄉內交通閉塞,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經濟發展較為緩慢,財政十分困難,農民收入偏低、單一。2004年實現生產總值15593萬元,財政收入102.09萬元。
基層組織
全鄉現有黨總支4個、黨支部27個,其中:村級黨總支4個、村黨支部17個,教育3個支部,老幹部1個支部,機關1個支部,企業1個支部,鄉直2個支部,供電2個支部。現有黨員900餘名。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特別是在流動黨員和無職黨員的管理和服務上取得明顯成效。如東港村支部在上海設立流動黨小組,給外出打工的流動黨員提供了組織生活的場所,加強外出流動黨員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普明村支部通過對外出經商人員曾億餘做好後方支援、服務工作,解決其後顧之憂,讓他安心在外經商,經過多年努力,曾億餘在杭州成立塑鋼有限公司,並在鄭州、上海等地設立分公司,固定資產已達千萬元,每年帶動家鄉100多名富餘勞動到他公司就業,為家鄉經濟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機構設定
2005年8月鄉鎮綜合改革以後,現有鄉幹部71人,下設四辦兩中心,即:黨政與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人口和計畫生育辦公室、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社會事業服務中心。
三所即:土管所、司法所、財政所。設便民服務大廳全程代理民眾來信來訪事件。
基礎設施
在打造旅遊之鄉進程中,高峰鄉確立了“一年要變樣、兩年變大樣、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圍繞阻礙旅遊開發基礎不實的瓶頸,該鄉黨委、政府從“三通兩建”入手,夯實旅遊開發基礎。“三通”即:交通通、電網通、通訊通,“兩建”即:加強教育和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高峰鄉加大對基礎設施投入,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全鄉現有規模集鎮2個,其中:原高峰集鎮現有人口800人,個體工商戶60戶;原五橋集鎮現有人口1000人,個體工商戶70戶,農貿市場占地面積達500平方米,已初具小集鎮建設規模,促進了山、庫區經濟的發展。現有村級公路166公里。
該鄉共修建村組道路150多公里,完成300多個村民組“組組通”公路目標。其中:投資200多萬元完成10公里的東、西港沖紅色旅遊路;投資300萬元完成13公路的新棋至龍王島和8公里的五橋至桃花島綠色旅遊路,徹底改變山區民眾的交通狀況。2004年10月份,高河公路全線貫通,改變了高峰集鎮與外鄉鎮不通柏油路的歷史。
全鄉已建移動、聯通基站5座,改變山、庫區民眾手機無信號的歷史,該鄉14個村全部實施了農網整改工程,整改率、“四個一”工程入戶率均達100%。農村居民已安裝電話6900門,居民電話安裝率達92%。新建移動基站7座、聯通基站2座,該鄉實現手機通訊無網路零地帶。
新建中國小教學樓16所,該鄉的14所國小、2所中學的中、小學生都能在寬敞的教學樓里學習,教育教學硬體設施得到全面改善。另外,投資200多萬元,新建高峰、五橋2所衛生院綜合樓,山庫區民眾看病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不但增強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改善了投資環境,消除了投資商的後顧之憂,讓廣大投資商安心到高峰投資辦旅遊。
社會事業
高峰鄉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14所,在校教、職工197人,在校學生數3724人,其中:中學學生數1739人,國小學生數1985人。計畫生育工作建立了以鄉計生辦和服務所為業務指導,村為主的計生服務網路體系。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已組建的高峰鄉龍王龍舟隊,曾參加過舒怡杯、湖北鄂州和江西宜春等大型龍舟賽,並取得了優異成績。
文化廣播電視建設與時俱進,現有有線電視衛星交換機2台,有線電視用戶350戶。明花、普明、古塘、西港、高峰5個村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前期工程已全部結束,目前正在積極籌備安裝到戶工作。現有衛生院2所,其中:五橋衛生院綜合樓已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切實改善了當地民眾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
農業概況
高峰鄉以農業為主,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已形成板栗、茶葉、水產品、白鵝為全鄉四大支柱產業,占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2%。全鄉現有板栗面積15516畝,茶葉6446畝,可養水面2651畝。其中:朱灣、普慶兩村千畝板栗科技示範園為省級示範園,畝產高達300公斤,特別是500畝園中園畝產超過400公斤,通過多年來的示範帶動,板栗已成為山區民眾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另外,全鄉庫區一線村已形成了以萬佛湖網箱養殖和庫汊養殖為主導產業的水產養殖,全鄉已發展網箱2514個,庫汊養殖面積2231畝,水產品養殖已成為庫區民眾新的經濟成長點。
工商業概況
高峰鄉工業經濟滯後,個體工商業比較活躍,為山、庫區經濟發展增強後勁。全鄉現有工業企業2個,徐灣村的螢石礦廠和雙橋輪窯廠,其中雙橋輪窯廠是由2003年五橋輪窯廠改制更名的,改制投入資金約10萬元,可解決當地富餘勞動力70多人,年產紅磚800多萬塊,上繳利稅10萬多元;現有個體私營企業210個,其中:初具規模的有高峰村麵粉加工廠,普明村宏祥木地板廠,華亞裝飾公司等私營企業投資均在50萬元,年產值均可達20萬元,創利潤10多萬元。
旅遊開發
高峰鄉按照“大辦旅遊、辦大旅遊”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建設,著力打造萬佛湖、高峰山、新四軍四支隊舊址為一體的“一湖一山一址”的立體旅遊格局。新四軍四支隊舊址已於2004年11月份被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品牌逐步確立。
該鄉境內萬佛湖南岸已投資開發的有桃花島、芙蓉島、金海岸、燕子島、風情島、藏仙島、萬佛島、龍王樹風情園等10多個島嶼,投入資金約9000多萬元,年接待旅客10萬多人次,創利稅500萬元。
2004年12月新四軍四支隊駐舒舊址(高峰鄉東港村韋家大屋)被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被六安市列為市重點旅遊項目,紅色旅遊規劃工作已被市縣領導高度重視。自1998年以來,該鄉投資200多萬元用於39間平房修舊如舊、樹立高敬亭將軍銅像、整修舊址“月牙塘”等工程,使新四軍四支隊舊址得到完好保存。2000年由萬海峰將軍牽頭,組織當年的新四軍四支隊老戰士捐款80多萬元,新建了舒城縣敬亭國小,讓舊址更增添了幾分景觀色彩。
科技興鄉
高峰鄉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全鄉已完成桃花島三期工程、龍王樹島二期工程、金海岸新建工程、徐灣和陶灣兩村的螢石礦開發工程等重大項目招商任務,完成招商引資任務達3000多萬元,招商引資工作取得的成功,不僅壯大了該鄉的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為高峰鄉培育了新的經濟成長點。高峰鄉現有招商資源豐富,主要有青松大陽山、高峰山、新棋犁子園、新四軍四支隊舊址等旅遊資源,為此要重點做好上述資源的推薦、招商、引資工作,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全鄉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小康高峰建設步伐。
自1997年開始,高峰鄉準備在朱灣、普慶兩村推廣1500畝板栗新品種,由於民眾對新品種了解不深,他們把鄉政府發放的板栗苗大部分晾乾當柴燒,10萬多株板栗苗、價值5萬多元就這樣被燒掉。為了抓好1500畝的板栗科技示範園建設,該鄉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帶隊,發動全鄉70多名鄉村幹部,採取包保責任制,每個幹部包5戶板栗新品種推廣任務,要求做到包組織、包發動、包栽植、包成活率達85%。
該鄉還成立農民業餘農技校,通過定期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共培訓3萬多人次,把農業科技傳授給廣大民眾,讓該鄉每個勞力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幹了就不難”,通過黨委、政府的強行推動,該鄉1500畝板栗科技示範園創建成功,畝均產量150公斤,其中園中園的產量達到300公斤。以高產示範園為中心,輻射帶動了周圍12個村的板栗發展,該鄉板栗面積已達3萬畝,直接為農民增收1500多萬元,人均增收500元。
科技示範園的成功,讓廣大民眾嘗到了科技帶來的甜頭,也為政府科技推廣掃除障礙。該鄉投入500多萬元,先後創建了500畝油茶科技示範園、3000畝高產棉花示範園、500畝舒茶早茶葉示範園和500畝農業綜合水產養殖基地。該鄉板栗科技示範園的板栗還被認證為“有機食品”,科技示範榮獲了“縣科技三等獎”的稱號。
退耕還林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也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的熱點、難點問題。高峰鄉黨委、政府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實施公益林封禁治理和“退耕還林”工程,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2002年以來,該鄉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6700多畝,退耕還林率達100%。同時,以發展毛竹、板栗、茶葉等經濟林為主,新增用材林、經濟林面積15600多畝。另外,該鄉進行國家公益林封育面積21762畝,使該鄉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8%,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2006年度該鄉投資150多萬元實施了農村土地整理項目和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在明花村整理土地500多畝,改造茶園300多畝,硬化縱溝1000米,新建山塘2口,封育山林1500畝。該項目不但可新增農業土地面積500畝,還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0畝,綜合治理程度80%,年新增涵蓄水能力達6萬立方米,減沙效益達80%,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增強了高峰鄉新農村建設的後勁。
扶貧開發
庫區和扶貧項目得到全面落實,重點項目有老山窪水庫除險加固、高峰公路、華家沖河道治理、新棋旅遊路等,這些項目投資均在10萬元以上。已完成了古塘、朱灣兩村的“整村推進”工程,高峰村、高陽村的“整村推進”工程正在有效實施,對東港、陶灣村“整村推進”工程進行了全面規劃,山、庫區民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將不斷提高,山、庫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本領將不斷增強。
名優產品
全鄉融山、庫為一體,名優特產豐富。農產品主要以板栗、茶葉、白鵝、水產品等為四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產品。
特色產品有高山紅圩、乾野菜、花樹菜、蕨菜等純綠色產品。
珍稀樹種有茂盛,紫薇、五穀樹、檀木等尚存並得到有效保護,春天山上各種蘭花競放,幽香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