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服飾

高山族服飾

高山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其服裝以紅、黃、黑三種顏色為主,男子的服裝有腰裙、套裙、挑繡羽冠、長袍等,女子有短衣長裙、圍裙、膝褲等。


基本資料

高山族服飾高山族服飾

高山族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寬腰帶,垂其兩端作為前裙衣袖、領、腰及下擺都鑲上彩色花邊,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有的身穿對襟長袖短衣,下著長裙,胸前掛一塊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個背心,下身橫圍一塊腰布,冬天用一塊方布自左肩圍裹其身,頭戴木製八角頭盔。高山族男女都喜歡佩戴貝料、獸牙、羽毛、獸皮、花卉、錢幣、竹管等飾物。

概況

台灣高山族傳統服飾色彩鮮艷,以紅、黃、黑三種顏色為主,其中男子的服裝有腰裙、套裙、挑繡羽冠、長袍等,女子有短衣長裙、圍裙、膝褲等,除服裝外,還有許多飾物,如冠飾、臂飾、腳飾等,以鮮花製成花環,在盛裝舞蹈時,直接戴在頭上,非常漂亮。因為在台灣高山族看來,飾物不但美觀,而且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也是我國古代百越族的傳統,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後,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衣服除獸皮、樹皮外,多用自織麻布並加彩紋裝飾。男子衣飾類型,北部常見無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帶;中部常見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見對襟長袖上衣、腰裙、套褲、黑頭巾等。女子衣飾類型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雅美人服飾簡單,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著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九個族群各具特色

台灣高山族九個族群的傳統服飾各有特色。如排灣男人喜歡穿帶有刺繡的衣服,用動物的羽毛做裝飾物,女子盛裝有花頭巾、刺繡長衣、長袍;阿美人有刺繡圍裙,男人有挑繡長袍、紅羽毛織披肩;布農男人以皮衣為主,女子有纏頭巾、短上衣、腰裙;卑南人以男子成年和女子結婚時的服裝最為華麗漂亮。
魯凱人的傳統服飾色彩鮮艷,手工精巧,是台灣高山族服飾中的佼佼者。在節慶的時候,魯凱男人們戴上漂亮的帽章、佩上華麗的上衣,格外精神,女人們穿上掛滿珠子的禮袍或裙子,非常漂亮。瞧,這位魯凱姑娘從上到下披披掛掛,再加上一頂厚重的帽子,全身重量馬上就多了二、三十斤,真是美女難為啊。
泰雅人的服裝可分為便裝和盛裝。平時勞動穿便裝,十分簡單,婦女的服裝大都是無領無袖無扣的筒衣。節慶時穿盛裝,還要加上許多的裝飾品,有趣的是,泰雅男子的飾物比女子還要多。
人數較少的賽夏人的服飾也很有特色,最吸引人的一種叫“背響”的飾物。“背響”也稱“臀飾”,只在舉行祭奠或舞蹈中使用,形狀大小好像背心,上窄下寬,彩繡著各種花紋,下面綴著流蘇和許多小銅鈴,穿戴時背在背上,跳舞時響成一片,煞是好聽。

高山族傳統裝飾藝術種類

1.黥面。黥面標誌成年和戰功,主要流行泰雅人、賽夏人與平埔人。泰雅男子刺額部中央,斬敵有功加刺頤部中央;女子刺額部中央和頰部從口角上下斜貫耳輪下,文飾多為短棚線紋。賽夏人男子刺額部中央和上下頜,女子刺額部中央。平埔人女子待嫁時刺兩頤,如網巾紋,名“刺嘴箍”。?

2.文身。原住民除阿美人、雅美人外,普遍愛好文身。動機出於成年、美觀、驅邪與武功等,南部族群還以文身表示地位尊貴。文身年齡一般選擇青春期,部位因族而異。便如泰雅人文身5部7處,包括面部額、頤、頰處,胸部兩乳之間,腹部(限男性)、手腕上方以及足脛處;賽夏人文身2部3處,包括面部額、頤處,胸部兩乳之間(限男性)。魯凱人、卑南人文身包括胸部(限男性)、手肘至腕間、手背(限女性)和足脛處(限女性);排灣人文胸、臂、手處、鄒人與布農人文手,平埔人甚至有“遍體雕青”者(《稗海紀游》)。
文身圖飾大體歸納兩類,一類以曲線體現動物花紋,有人頭、人像紋等,主要標誌武功和尊榮;一類以直線、斜線組合幾何圖形,如三角紋、曲折紋、蘭圓紋、叉紋、網紋、菱形紋等,一般表示圖騰信仰。此外,十字紋象徵花卉、太陽或眼睛等。文身選擇秋冬季節,請文身師占卜施術,屬守禁忌。
3.穿耳。原住民普遍流行穿耳。古代時尚少女“最喜男子耳垂至肩,故競為之”。穿耳在幼年或少年階段進行,“貫於竹節,至長,漸易其竹而大之,待耳孔大如巨環,垂肩上”(《番社採風大大圖考》)。女子也“耳穿五孔,飾以米珠”。一般在冬季,反覆穿刺施術。
4.鑿齒。鑿齒流行中、北部族群,年齡最早八九歲至二三歲,一般在十五六歲。男子拔去左右門牙,也有拔去門牙、也有拔去門牙、犬牙各2枚。鑿齒初衷標誌成年,“女以嫁皆缺去前上一齒”(《臨海水土志》);此後表示愛情專一,“男女俱折去上齒各二,彼此謹藏,以矢終身不易”。鑿齒一般選擇冬季。
5.染齒。染齒流行東、南部族群。一般自幼以嚼食檳榔,采澀草與芭蕉花塗染牙齒,直至齒黑如殷。相傳染齒是為美觀與固齒。
6.除毛。原住民普遍流行拔面毛、鬍鬚、腋毛、陰毛、平埔人甚至有頭髮之外“五毛盡去”。動機出於愛美與清潔。
7.束腹。阿美人、平埔人等男子“自孩孺即箍腰,至長不弛”(《台海使槎錄》)。“箍腰”以藤、竹編織,如“編五色篾束腰至胸”。束腹動機除了獵戰賓士需要外,主要追求體形健美以吸引女性。此外,台東阿美少年流行在手上點炙為疤,以示勇敢。

高山族服飾的製作

高山族的服飾豐富多彩,絢麗多姿。傳統服裝式樣有貫頭衣、交領衣、胸衣、背心、長袖上衣、裙子等。各族群男女皆重裝飾,飾物種類很多,有冠飾、額飾、耳飾、頸飾、胸飾、腰飾、臂飾、手飾、腳飾等。裝飾材料以自然物為多,頗具特點。如貝珠、貝片、玻璃球、豬牙、熊牙、羽毛、獸皮、竹管、花卉等。其中又以貝的使用最為廣泛,不僅許多首飾直接用它穿綴而成,泰雅人和賽夏人過去還將其一串串綴於上衣之上,製成珍貴的貝衣。
貝衣是以兩幅麻布製作的無袖上衣為底,上面縫綴一串串的貝珠製成的。製作方法,一般是先將硨磲貝切成小薄片,然後一顆顆仔細地磨成珠狀,再將一粒粒細小的貝珠穿綴成串,縫在麻布衣服的襟邊、兩側下擺處,甚至布滿全身。稱為貝衣、貝珠衣或珠衣。每件貝衣要用貝珠幾萬顆至十幾萬顆。製作一件貝衣非常複雜困難,要花很長時間和精力。因此,它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過去多為酋長和富有者所擁有。目前大陸只有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和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有收藏。
高山族男子的服裝,一般都配有羽冠、角冠、花冠。一般兄弟民族婦女喜以花為冠,高山族男子以花為冠可以說是一個特點。有些部族的男子還要佩戴耳環、頭飾、腳飾和臂鐲、手鐲,顯得絢麗多彩。高山族婦女服飾基本上是開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繡著精巧美麗的幾何圖案。這種開襟服飾是應亞熱帶氣候,可以起散熱快、涼爽的作用,也易顯示出人體上身的豐滿、健壯的體型,使人產生活潑、自由、嫵媚的感受。婦女的下身穿過膝的短褲,頭戴頭珠,腕戴腕鐲,腰扎艷麗的腰帶,脖頸上配有鮮花編成的花環。其帽子也很有特點,男子上山戴藤帽。帽頂上有圓形的圖案,這是雅美人圖騰的標誌。祭祀時高山族人喜戴高大的銀盔。銀盔是財富積累的紀錄,他們把用實物換來的銀幣鑄成銀圈,做成頭盔,父傳子,子傳孫,世代相承。繼承人最少在頭盔上增加一個圈,兒子多把銀盔拆成圈分發給眾兒子,在這基礎上再鑄出新的頭盔,世代相傳,連綿不斷。每到節日或新船下水時,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常帶這種銀盔帽子。這是一種勤勞節儉和財富的象徵。高山族各部族之間的服飾還有一些差別。服飾是文化的象徵,是民族審美特徵的外化,高山族的服飾有追求多樣化的色彩和偏向明麗華美的風格。

高山族服飾特色

高山族配飾額飾,男子所用。有兩種製法。一是以厚布為地,綴以貝珠;另一是以燒珠條相間穿綴,束於額際與帽沿。
冠飾,男子所用。台灣曹部族的冠飾在皮帽上插上數根羽毛。泰雅部族是在藤製或熊皮製圓頂小帽圈下沿綴貝紐而成。排灣部族善制鹿角冠與豹牙冠。阿美部族善制羽冠與花冠。
砍刀,金屬工藝品。流行於台灣省高山族地區。形制多樣,長短不一。刀把和木製刀鞘製作精緻,裝飾別致,有的雕刻整條蛇紋,有的將人紋並列配置,或配以點、線、三角等幾何形紋飾,有的鑲貝飾。男子佩掛腰間,既是生活用具,亦作裝飾。
胸飾,流行於台灣省各地高山族民間。有兩種製作樣品。一種是胸帶,以草或布料編成,上綴以寶貝,下懸鏈袋。另一種是胸鏈,以貝珠、玻璃珠、燒珠、珊瑚穿綴而成。綴線長可繞頸三四周后垂於胸前。男女胸飾製法相似。高山族的身體毀飾過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著身體毀飾的習俗,如拔毛、鑿齒、穿耳、束腹、紋身等。40年代中期以後,這些習俗逐漸趨於衰退,但其殘餘影響還在。
拔毛,指的是拔除體毛,有的支系是男性拔除,有的是女性拔除,有的是男女皆拔。男性用竹片夾子拔,女性以細麻線絞拔,有的甚至以火炭燎燒,並不覺得痛苦。
鑿齒,是在十二歲至十六歲時,拔掉左右兩個門牙或兩個犬齒。有的直接用小鐵棒抵在牙上用石頭敲掉欲拔之牙。有些無拔牙缺齒習俗的支系,願將牙齒染成黑色,以黑齒為美。
穿耳,尤以排灣人與阿美人的男子最為突出。他們耳垂穿孔較大,一般用鉛盤,貝殼和竹管做耳飾,並將琉璃珠用絲線連在雕有花紋的竹管一端,結紮在腦後的頭髮上,來防止擺動掉落。
束腹,是一些支系男子的特殊習俗。束腹帶是用厚竹片彎成的,兩端鑽孔,穿麻繩以勒緊,勒扣在後腰。從十二三歲起直到五六十歲停止,晝夜都緊束在腰腹,以使胸部和腿部肌肉發達健康。
紋身,各支系具體情況不同,有的男紋女不紋,有的女紋男不紋。有的以紋身為美飾,有的以紋身為勇武的象徵。受原始宗教的影響,認為紋身可以得到祖先靈魂的保佑,去災免禍。除紋身外,還有紋面的。無論以什麼方式毀飾身體,其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美觀、勇武、聯姻、紀功、尊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