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村
[編輯本段]一、地名——高家村1、江西省宜豐縣棠浦鎮高家村
高家村,故稱康城。距棠浦鎮約500米處,為晉之康樂古縣縣城遺址,為謝靈運封地。遺蹟占地面積約150畝,成“圓”形狀,四周築有土城牆,牆高約10米。康樂古城遺蹟原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樓,現存西門口一座,略有殘缺,青苔雜樹叢生,門高4.5米,寬3米,進身(厚)3.5米,青磚砌成,穩固如座小山。東、南、北三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舊”時拆毀。
1981年11月,宜春地區文物普查試點考察時,在遺址發現有晉墓畫像磚,上有模印太宋出巡圖,和“太守”二字。1982年6月文物普查時,又在遺址附近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及漢商周的石器、陶片.1983年,古城遺址被列為宜豐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山東省東營市龍居鎮高家村
位於龍居鎮政府南二公里處,與濱州市魏家莊村接壤。該村現有178戶,660口人,總耕地面積1200畝。其中棉田1100畝,桑園100畝。高家支部共有黨員26名,平均年齡45歲。該村支部、村委交叉任職,工作紮實認真。從1995年至今連續九年的市級文明單位和安全文明村。連續六年被評為區級“五好村居黨支部”。該村九一年建文化大院一處,系列服務一體化。兩委班子思路明確,信心百倍,能為民眾辦實事,想民眾所想,乾民眾所乾。不論是政治學習還是普法教育;不論是精神文明還是經濟發展,都走在了全鎮乃至全區的前列。
該村村委十分注重改進活動方式,按照有場所、有制度、有載體、有規劃、有實效的要求,建設起高標準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一處,黨員活動室、現代遠程教育設備、小康書屋、人口學校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在此基礎上,該村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黨員發揮作用的途徑。以鎮委在全鎮各村支部建立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機制為契機,根據黨員特長分別將村中黨員歸入相應崗位設定職責,並對其履行職責情況進行公示和實施獎懲,使每位黨員都找到了發揮才幹、盡職盡責的途徑。在近年來的黨員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了黨員“八帶頭”活動機制,要求黨員帶頭學政策學科技、帶頭執行支部和村委會決定、帶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帶頭納稅、帶頭參加公益事業、帶頭移風易俗、帶頭執行計畫生育政策、帶頭維護農村穩定,促使黨員在各個方面努力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大大方便了民眾,密切了黨群關係。
3、陝西省蒲城縣三合鄉高家村
該村地處蒲城縣西北四公里處,屬三合鄉管轄,北和翔村鄉的閆家村,東和坡頭村,南、西分別和三合鄉的西曹村、謝家村為鄰,人口805人,土地2459畝,兩個自然村,四個村民小組,地形處在桑渠川,地勢平坦,水利主靠地下水。以農為主,其次為養殖業和加工業,加工等以給果業包裝為主,有名的豐瑞達紙箱廠即屬季家(四組)村民李新強創辦,再其次還有不少人從事建築業。
高家村年種植農作物近2000畝,果園500畝,經濟作物(棉花)500畝,養殖1500頭,雞3000隻,1998年在三組高進良首先養豬帶動下,自1999年至今養豬業迅速發展了起來,由幾十頭一直發展到現在的1500頭,出現了好多的大戶,如:一組高勝全最高峰養到了260頭,2000年又成立了養殖協會,由高勝全、高進良擔任會長,使得養殖業的產前、產後、產中均有了服務,銷售、防疫、飼料、藥品、配種、籽豬均不出村都能服務到位。現在全村年存欄豬1500頭,出欄5000頭,年光養豬業一項全村純收入125萬元,人均1552元,占到了人均收入的70%,養豬戶數達140戶,也占總戶數的70%,為減少病菌,現村上決定鼓勵養殖戶把豬舍搬出村外,建在地里。全村果園面積500畝,年純收入20萬元,種棉花500畝年純收入20萬元,糧食作物年純收入20萬元,全村年純收入180餘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200多元。
4、陝西省三原縣馬額鎮高家村
高家村位於三原縣北部塬區,馬額鎮東南三馬路以東,東鄰越氏河,南接陵前,所轄7個村民小組,總耕面積3130畝,510戶,2130口人,人均純收入2400元。
高家村屬純農業村,產業結構合理,尤其是果業的分配,長、中短相結合,低中高相統一。全村擁在果樹面積3100畝,主導產業蘋果2100畝,擁有紅提葡萄190畝,占總面積的70%,高檔果業紅櫻桃收入頗豐,可以解決民眾的日益生產及生活費用。
該村擁有縣級鄉土人才5名,鄉鎮級24人,村級142人,果業代理中介50多名,年銷售量達4000噸,以上參與服務的人數達400餘人,增加民眾收入達40萬元,100多輛機動車參與運營,年收入累計達30萬元,2006年主導產業收入人均達209萬元,占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
果業發展規劃:
加強對中介代理的管理,成立果業協會會員每年按50%的比例遞增,由現在的50人增加到170人。除滿足本村的果品行銷外,向周圍村、鎮輻射30公里。
加強果樹大改型,及間伐工作。累計改型1600多畝,完成老樹令間伐500畝,新增優質早熟品種 500畝,主要以高收入果品紅櫻桃為主,逐步將主導產業向紅櫻桃轉移。
加大退耕還林工作力度,累計完成800畝任務,實現全糧經比例1:9殖戶。
加強對果農“四大科技”技術的培訓工作力度,每年培訓4次以上,累計培訓果農每年1200從次以上,提高全村果品科技含量,科學測土配方施肥主導果業完成30%以上田塊。累計完成3350畝以上,田塊測土80%以上,機械化耕作2000畝以上,實現優果率85%以上,到2010年末,全村果業總產值達到1400萬元,農業總產值達1600萬元。
5、 遼寧省大連市炮台鎮高家村
自然情況
位於遼寧大連渤海普蘭店灣畔,總面積10.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77畝,海水養殖面積3500畝。共有8個村民組,827戶,總人口2316人。
2006年主要經濟指標
實現社會總產值8000萬元,村級可支配財力970萬元,人均純收入10000元。
產業狀況
以水產養殖業、工業、農業為主,主導產業是水產養殖業,目前已有海參圈1550畝,海參育苗室12000立方米水體,形成了集海水育苗、工廠化養殖、餌料加工和冷凍加工為一體的生產體系。
所獲榮譽
大連市文明村。
社會福利
逐年提高村民的福利待遇,加大對弱勢群體扶持力度。從2005年開始,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每年發優撫金300元,逢年過節免費向村民發放米、面、魚、蝦和罐頭等食品,為軍烈屬、“五保戶”和困難戶等弱勢家庭排憂解難,從2002年至今先後為三個困難戶建起了高標準住房。每年為他們無償提供春播用的種子、化肥等農用物資,平時定期為他們發放救濟金,春節為他們送年貨,使這些弱勢群體家庭生活得到了保障,使他們感到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新農村建設規劃
至2009年,社會總產值達到1.5億元,村級可支配財力3000萬元,人均達到1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