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骨性鼻腔是顱骨內的重要結構。
結構
骨性鼻腔被鼻中隔分為左右兩半。骨鼻中隔呈矢狀位,由犁骨和篩骨垂直板構成。骨性鼻腔的頂主要由篩骨的篩板構成,借篩孔通顱前窩。底為骨齶,在骨齶的正中縫前段有切牙孔。外側壁表面高低不平,結構複雜。
壁上有上、中、下三個捲曲的骨片,分別成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上、中鼻甲都是篩骨的一部分,下鼻甲是獨立的骨塊。各鼻甲下方都有獨立的骨道,分別稱為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上鼻甲後上方與蝶骨體之間的窄小間隙,稱為蝶篩隱窩,蝶竇開口於此。下鼻道有鼻淚管的開口。
解剖簡述
骨性鼻腔位於顱腔之下,口腔之上,兩側為篩竇、上頜竇和眶,前方的開口為梨形,叫梨狀孔,後方的一對開口叫鼻後孔,篩骨垂直板和犁骨組成鼻中隔將鼻腔分成兩半。鼻腔的頂主要為篩骨的的篩板,篩孔中有嗅神經通過;底是由上頜骨齶突和齶骨水平板組成的骨性硬齶,硬齶前方正中有切牙孔;鼻腔外側壁上有上、中、下三個鼻甲,為薄而捲曲的骨片,上、中鼻甲較小,是篩骨迷路的一部分,下鼻甲較大,是獨立的面顱骨。三個鼻甲下方前後方向的通道分別叫上、中、下鼻道,在鼻中隔兩側未被考,試大收集整理鼻甲分隔的部分叫總鼻道。在上鼻甲後上方有一小空間,叫蝶篩隱窩,其側壁上的蝶齶孔,是神經和血管通過處。此外,在下鼻道有鼻淚管下口。鼻旁竇paranasalsinuses是位於鼻腔周圍的含氣空腔,共有四對,依所在骨命名。上頜竇在上頜骨體內,開口在中鼻道,竇的最低處比開口低,化膿時不易流出。額竇在額骨鱗部內,有時也可擴大到眶部中,有骨性隔將額竇分成左右份,分別開口於左右側鼻腔的中鼻道前方。篩竇即篩骨迷路中多數空泡,分三群通鼻腔,前、中群開口中鼻道上部,後群開口在上鼻道。蝶竇位於蝶骨體內,也有隔分開,有兩個開口分別通向左右側蝶篩隱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