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
驢眼瘡
英文名稱
Bazin erythema induratum
別名
Bazin 硬結性紅斑;Bazin 硬結性皮膚結核;Bazin病;腓發;Bazin硬紅斑
分類
皮膚科 > 桿菌性皮膚病 > 皮膚結核 > 硬紅斑
ICD號
L53.8
流行病學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病因
一般認為驢眼瘡繫結核病在皮膚上的一種表現。多見於青年女性,對稱性發於小腿屈側,易潰破形成潰瘍,常伴其他內臟結核。Lever指出,近來一些作者相信,硬紅斑的原發病變為皮下小動脈和靜脈的炎症,按Schneider和Undeutsch的觀點,血管受損後發生的任何脂肪壞死都能發展成結核樣的表現。
發病機制
目前驢眼瘡發病機制不很清楚。近來一些作者相信,硬紅斑的原發病變為皮下小動脈和靜脈的炎症,按Schneider和Undeutsch的觀點,血管受損後發生的任何脂肪壞死都能發展成結核樣的表現。
驢眼瘡的臨床表現
驢眼瘡患者過去大多有結核病史或伴有內臟結核。多見於青年女性,對稱性分布於小腿中下部屈側,間有侵及股部或其他部位者。經過緩慢,多發生於春秋季。皮疹初起為豌豆或蠶豆大的堅韌活動的皮下結節,逐漸增大,可達核桃至雞卵大,表皮因受壓而緊張,顏色由潮紅變為暗紅或青紅,浸潤明顯。上述結節可長期無變化,亦可逐漸吸收治癒,或軟化潰破,形成深在性不整形的潰瘍,有稀薄淡黃色乾酪樣膿液。潰瘍呈典型的結核性潰瘍外觀,邊緣薄,有穿鑿,愈後遺留萎縮性瘢痕及色素沉著。自覺有輕微觸痛,站立過久或晚間疼痛可加重。結核菌素中等度的稀釋液(1∶10000)呈陽性反應,對低倍稀釋液(1∶1000)呈弱陽性或陰性。
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萎縮變薄,浸潤主要在真皮深層,甚至達皮下組織。浸潤由多數典型及不典型的上皮樣細胞及淋巴細胞所構成,並有少數漿細胞,其內可看到少數郎漢斯巨細胞。血管的改變甚為顯著,為血管炎改變,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變性或增生,血栓形成,管腔閉塞。可伴有脂肪細胞不同程度的變性及壞死。
診斷
驢眼瘡多見於青年女性,對稱性分布於小腿中下部屈側,間有侵及股部或其他部位者。經過緩慢,多發生於春秋季。皮疹初起為豌豆或蠶豆大的堅韌活動的皮下結節,逐漸增大,可達核桃至雞卵大,表皮因受壓而緊張,顏色由潮紅變為暗紅或青紅,浸潤明顯。有結核病史或伴有內臟結核。組織病理:表皮萎縮變薄,浸潤主要在真皮深層,甚至達皮下組織。浸潤由多數典型及不典型的上皮樣細胞及淋巴細胞所構成,並有少數漿細胞,其內可看到少數郎漢斯巨細胞。血管的改變甚為顯著,為血管炎改變,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變性或增生,血栓形成,管腔閉塞。可伴有脂肪細胞不同程度的變性及壞死。即可診斷。
中醫病機和辨證
1.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體弱氣虛,虛火內動,耗傷津血,痰濕郁阻,結聚肌膚而發。
2.辨證分析 皮損呈暗紅結節,或潰後長期不愈,伴有身倦乏力,納差,渴不欲飲,有時煩躁易怒,舌質淡或舌邊光紅,脈沉細或沉弦。辨證屬於體弱氣虛,痰濕凝結,氣滯血淤。
鑑別診斷
結節性紅斑
結節性紅斑多見於小腿伸側,發病較急,患部劇痛,常伴有關節痛,結節呈鮮紅色不破潰。
結節性脂膜炎
結節性脂膜炎亦好發於小腿,但亦可見於腰臀及股部、上肢等處。結節潰破後可流出黃色油狀液體,常呈回歸性發生,每次發病伴有發熱、全身不適及關節疼痛,組織病理像顯示脂肪小葉,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
驢眼瘡的治療
中醫療法 法宜健脾益氣,除濕化痰,活血通絡。
1.對硬結性紅斑發生潰瘍者,可用:黨參10g、茯苓10g、白朮10g、紅花10g、伸傷草10g、雞血藤15g、蘇木6g、夏枯草15g、連翹10g、土貝母10g、陳皮6g、牛膝6g;有下肢浮腫者加木瓜、防己;午後低熱、手足心熱者加?板、鱉甲、地骨皮。
2.硬結日久不潰,也不消者可用陽和丸、散結丸、大黃zhe蟲zhe蟲丸,局部久不癒合者可服人參養榮養榮丸。
3.局部治療 初期紅暈明顯者可用芙蓉膏;欲潰者可用鐵箍散軟膏;已破形成潰瘍者用化毒散軟膏及紫色疽瘡膏各半濕合外敷,瘡面清潔者可用甘乳膏以促進癒合。
預後
經過緩慢,多發生於春秋季,愈後遺留萎縮性瘢痕及色素沉著。
驢眼瘡的預防
驢眼瘡預防原則:主要是發動民眾,大力宣傳結核病的防治知識,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消滅傳染源,杜絕傳染途徑。開展卡介苗預防接種,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相關藥品
陽和丸、大黃、大黃zhe蟲丸、人參、人參養榮丸
相關檢查
漿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