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介子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駱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北伐革命軍,年底回蘄春縣,任董必武領導的國民黨縣黨部幹事,併兼任縣教育局巡視指導員。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駱受到國民黨當局通緝,在董必武的幫助下逃往南洋新加坡等地,結識了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國內形勢好轉後回國,1928年7月任職於馮玉祥將軍領導的禁菸委員會,1929年投考外交部,被錄用為駐澳大利亞領事館主事,後升任副領事、領事。任職期間,他仍勤學不怠,先後獲澳洲雪梨大學政治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

主要經歷

1934年,駱介子考取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國際政治、國際公法學,獲法學博士學位。同時期,他還兼任中國駐英國大使館顧問,於1935年加入國民黨,任國民黨倫敦支部委員、對外宣傳部長,並作為倫敦支部代表,參加了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值日本帝國主義侵華,駱與馮玉祥等代表提出抗日救國議案,號召全國人民抗日,幸得通過。會後,駱受國民政府委派再赴澳大利亞,先後擔任駐澳總領事、澳洲《民報》社長兼總編(澳洲《民報》是孫中山先生創辦的)。

“七·七”事變後,駱介子放棄國外優裕的生活待遇,輾轉回國,於1939年4月到達重慶,就任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兼海外處長。1941年3月,他受命再度赴澳大利亞,向旅澳華僑宣傳抗日,組織募捐,將募得的款項購買飛機、汽車等物資,設法運送回國,支援國內抗戰。1942年回到重慶後,不滿國民黨的派系紛爭和貪污腐敗,參加了由王炳南、郭春濤、吳茂蓀等人發起的“東方文化協會”、“反侵略大同盟”,並任常務理事,投身抗日愛國的民主運動。

抗戰勝利後,駱介子先後任武昌中華大學、武漢大學教授,廣西大學外文系主任、文學院長等職。在廣西,他與進步學生一道,回響中共地下黨的號召,積極參加反內戰、反飢餓的示威遊行,受到了國民黨特務的恫嚇,不得已於1949年避往香港,任教於香港大學。其間,結識了中共派往香港 的代表喬冠華,並於同年8月參加了黃紹竑、劉斐、龍雲等44位國民黨左派人士聯名發表的“脫離國民黨政府、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通電起義。嗣後,他冒著被國民黨通緝的危險,繼續留在香港 ,為第二次起義做了大量的組織和宣傳工作。他利用擔任群聲印書館編輯的身份,出版發行了《新中國的領導人》一書,受到了各界關注。

1950年4月,駱介子應周恩來總理電邀,從香港回到北京,任外交部外語學院教授。到職不久,駱在周恩來總理的陪同下,到中南海拜會了毛澤東主席。駱深為新中國領導人的胸懷和風度折服,賦詩一首:“初謁毛主席,笑論我命名。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身。今日服公役,首在為人民。我恭而應曰,惟命是所尊。總理亦在席,闡明箇中因。聘君為教授,詣在誨學生。尚未委官職,當無銜位稱。三人皆莞笑,情誼猶記新。”1951年2月,經李濟深推薦,駱到民革中央工作,任宣傳部副部長、對台委員會副主任。1957年3月,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1958年1月回民革中央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不公平對待,1969年底下放到湖北沙洋農場勞動。1972年11月到民主黨派聯合辦事處學習,1980年後歷任民革中央委員會委員、監察委員會常委、委員,1981年10月再次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

駱介子治學勤奮,學識廣博,著述頗豐。他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撰寫出版了《澳大利亞建國史》、《紐西蘭史》、《南太平洋群島紀實》、《菲律賓史》、《清末外交失敗史紀》、《新中國領導簡史》等著作,均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他在年逾90高齡之時,以重新修訂出版了《澳大利亞建國史》一書,被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和各大學收藏,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雷濤樂曾親筆手書感謝函,並登門向他當面致謝。

1938年春,駱介子回蘄春探親,對鄉親們說:“要想方設法讓孩子讀書。不能搞包辦婚姻那一套舊習俗。”當時不少親戚朋友來看他,有的人帶來雞鴨等禮品,他囑家人,收下後只能代為存放,待他走後退還禮物。駱十分關心和重視蘄春的修志工作,1984年曾為《蘄春縣誌》題詞:萬世風華茂,千秋正氣生;江流長浩蕩,曠世有新人。”

駱介子養生有術,習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典操60餘年,持之以恆,一生精力充沛,很少生病,去世時享年9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