駒鳳頭村

文教科技1951年,村成立國小,學生30餘人。 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73公斤。 1949年全村黨員身份公開,有黨員15名。

基本信息

概況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村。因村坐落在駒鳳山東麓,故名駒鳳頭村。先有姜姓來此定居,相繼有於、叢、陶、紀等姓遷入。建國後有周、孫、崔、徐等姓來此定居。 駒鳳頭村位於海陽市西部,地處東經120°57′,北緯36°53′。東與古家夼村交界,西與泉水頭村相連,南接夏澤村、北鄰望宿村。距市政府駐地約35公里,隸屬小紀鎮。 全村轄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芋頭,蘋果、桃、蔬菜等。 2002年,全村251戶,650人,有姜、於、從、陶、紀、周、孫、崔、徐等9姓,均屬漢族,姜、於2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1年,村成立國小,學生30餘人。1976-1983年,村出資2萬元,建新校舍18間,國小改為五年制,有教職工4人,學生90餘人。後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從建國至2002年,考入大中專院校者3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73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15公斤,全村收入9.7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有機動車60餘輛,機車15輛,電話78部,彩電85台,冰櫃11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的全為草房,人均居住面積5-6平方米。1979年後,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劃定新房區。建新房或搬遷舊房,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至2002年,建新房近60棟,平整街道110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3年,本村成立合作醫療站,為村民治病,服務到門。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4年,村投資2.3萬元,全村用上電網供電。同年成立幼稚園。1994年,村投資7萬元,修建蓄水池,村民吃上自來水。1991年以來,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平均每人獎80元。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6年,紀忠勝、紀桂花、姜風國等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最早的黨員。同年成立黨支部。黨支部帶領民眾擁軍支前,組織民兵參軍參戰。1949年全村黨員身份公開,有黨員15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4個,黨員37名。曾有於桂雲、姜月春、姜鳳蘭、姜月生、姜仁仟、姜鳳臣、姜鳳波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1983-1985年,村黨支部連續三年被泉水頭鄉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有姜鳳山、于振國、姜鳳國、姜興、姜月生、姜喜、姜月鳳、姜鳳俊、姜仁奎、姜仁和、姜仁芳、姜鳳濤、姜鳳波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1999年,姜鳳波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