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村

馬鞍山村

馬鞍山村隸屬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鄉,地處同心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6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30公里。東鄰大凹子村,南鄰富強村,西鄰那柯里村,北鄰那勐勐村。轄岩子腳、石匠田、鍋底山等11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12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150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茶葉、玉米等農作物。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辦公房辦公房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18畝(其中:田840畝,地1778 畝),人均耕地2.26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49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7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280畝;荒山荒地3130畝,其他面積4012畝。有石灰岩、山砂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51戶通自來水,。有25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2.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5戶(分別占總數的82.7%和56.1%)。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1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4 輛,機車5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40畝,有效灌溉率為32.09%。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6戶;建有小水窖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06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3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2.6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2.66萬元,占總收入的75%;畜牧業收入 27.6萬元,占總收入的28.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762頭,肉牛10頭,肉羊26頭);林業收25.29萬元,占總收入的4.3%;第二、三產業收入18.77萬元,占總收入的25.1%;工資性收入4.28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78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265戶,共鄉村人口1075人,其中男性571人,女性498人。其中農業人口1075人,勞動力 818人。該村以彝族、漢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476人,漢族498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3人,占人口總數的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28人,參合率80.14%;享受低保5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1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沒有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

文化教育

該村在校學生80人,距離同心鄉中學16公里。截止2008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4人,其中小學生80人,中學生2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1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84.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其中,一事一議籌勞815個(勞均1.02個)。有固定資產5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資產管理使用情況和財務帳目情況。

湖北省鹹寧市嘉魚縣新街鎮馬鞍山村

地處嘉魚縣城邊緣,由原何家畈、茅洲垴、歸糧洲三個村合併而成,現有人口3553人,轄五個組,全村耕地面積6300畝。自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黨員的素質明顯提高,村支部堡壘作用明顯增強。馬鞍山村茅洲垴科黨員“雙建雙帶”基地是該村的品牌形象,村支部始終將園區管理抓在手裡,以科技為先導,以市場為嚮導,品質與產量不斷攀升,招攬外地客商的服務質量不斷最佳化。2008年,向有關部門爭取資金,投資40萬元重建鋼架大棚40個,改良土壤40畝。2009年,將基地道路、溝渠硬化納入八欄湖土地整理項目,整合資金70萬元,修建園區水利路2公里,硬化溝渠1500米,2009年10月中旬進行了開園儀式。該村還以基地為龍頭,成立了茅洲垴蔬菜瓜果專業合作社,有力地帶動了蔬菜產業的發展。目前,園區大棚種植規模達1100畝,並輻射到曬甲山、港東等村1000餘戶,形成了以園區為中心的萬畝蔬菜基地。基地畝平產值8300元,人均純收入可達7000元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