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枯萎病

馬鈴薯枯萎病

馬鈴薯枯萎病,地上部出現萎蔫,剖開病莖,薯塊維管束變褐,濕度大時,病部常產生白色至粉紅色菌絲。

簡介

中文名:馬鈴薯枯萎病

病原中文名:尖鐮孢菌

病原拉丁學名: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Schlecht.) 

馬鈴薯枯萎馬鈴薯枯萎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真菌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可侵染番茄、馬鈴薯、球莖茴香、甜瓜草莓等。

主要為害部位:莖

為害症狀

地上部出現萎蔫,剖開病莖,薯塊維管束變褐,濕度大時,病部常產生白色至粉紅色菌絲。

形態特徵

子座灰褐色;大型分生孢子在子座或粘分生孢子團里生成,鐮刀形,彎曲,基部有足細胞,多3個隔膜,大小19~45×2.5~5(um),5個隔膜的大小為30~60×3.5~5(um)。小型分生孢子1~2個細胞,卵形或腎臟形,大小5~26×2~4.5(um),多散生在菌絲間,一般不與大型分生孢子混生。厚垣孢子球形,平滑或具褶,大多單細胞,頂生或間生,大小5~15um。

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體或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在帶菌的病薯上越冬。翌年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從傷口侵入。

發病條件

田間濕度大、土溫高於28℃或重茬地、低洼地易發病。

防治方法

(1)與禾本科作物或綠肥等進行4年輪作。

(2)選擇健薯留種,施用腐熟有機肥,加強水肥管理,可減輕發病。

(3)必要時澆灌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3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