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赫5號

馬赫5號

《馬赫5號》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沃卓斯基兄弟執導的根據日本同名賽車卡通片改編的真人電影講述了賽車手斯比德於2008年5月9日在普通影院和IMAX影院上映。

基本信息

全名為《Speed Racer賽車手》。

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沃卓斯基兄弟執導的《馬赫5號》(Speed Racer)於2008年5月9日在普通影院和IMAX影院上映,華納兄弟公司將負責其在全球IMAX影院的發行工作。

這部根據日本同名賽車卡通片改編的真人電影講述了賽車手斯比德(Speed)駕駛特別裝備的馬赫5號(Mach 5)賽車為榮譽而戰的故事。斯比德(Emile Hirsch)是天生的賽車手,鬥志昂揚、無所畏懼。他的哥哥——傳奇賽車手Rex(Matthew Fox)在一次賽車大賽中意外喪生,一直把他當作自己偶像的斯比德從此立志要成為哥哥一樣的偉大賽車手。斯比德的爸爸經營著賽車生意,他為斯比德設計了“馬赫5號”,駕著這輛賽車斯比德引起了Royalton公司老闆的注意。Royalton公司開出令人心動的條件讓斯比德為他們賽車,但斯比德發現他們其實是想控制頂級賽車手、操縱比賽以獲取最大利益。於是斯比德拒絕了他們,惱羞成怒的Royalton公司隨即威脅他,說要讓“馬赫5號”永遠沖不過終點。現在斯比德唯有在比賽中擊敗Royalton公司才能保全父親的生意和自己熱愛的賽車運動,好在他並不是孤身一人,他的女友Trixie(Christina Ricci)和他的對手——神秘的“賽車手X”(Racer X)將幫助他在這場曾經奪走他哥哥生命的激烈車賽中取勝……

華納兄弟國內發行部總裁Dan Fellman說:“《馬赫5號》把動作和驚人的特效完美結合在一起,是轉化成IMAX格式的理想之選。很高興這部影片能在IMAX影院上映,觀眾將身臨其境的體驗到賽車的速度與激情。”

華納國際發行部總裁Veronika Kwan-Rubinek也說:“《馬赫5號》具有所有IMAX電影的要素,我們很激動能把它以這樣一種形式帶到世界各地觀眾面前。”

imax公司的聯合主席、聯合執行長Richard L. Gelfond和Bradley J. Wechsler說:“《馬赫5號》使我們2008年IMAX電影更加豐盛,我們熱烈歡迎沃卓斯基兄弟回到IMAX的世界,他們兩位有著獨到眼光的天才電影人總是能拍出特別適合在IMAX巨幕上表現的故事。”

IMAX電影娛樂公司主席兼總裁Greg Foster補充道:“這個五月走進IMAX影院觀看《極速賽車》的觀眾將得到神奇的賽車體驗,比真人還大的水晶般清晰的畫面、14,000瓦功率的數字環繞立體聲,這部影片和IMAX堪稱‘天造地設’。”

劇情介紹

極速前進,轉彎,直衝,越過終點線……斯比德·瑞瑟(Speed Racer)仿佛就是為賽車而生的:他有著好鬥的性格、高超的技巧,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從來無所畏懼。斯比德自認唯一的對手就是他的哥哥,雖然哥哥已經在一場比賽中不幸喪生,但仍被斯比德視作一個傳奇。

斯比德對於家族賽車事業非常忠誠,該車隊由其父親創立,後者同時也是車隊招牌賽車Mach 5的設計人。當一家叫做美倫的車隊提出更優厚的條件想要挖角時,斯比德毫不猶豫的將其拒絕了。然而這一決定不僅惹怒了美倫車隊的主管,同時也讓斯比德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秘密:原來很多賽事背後都是有權勢的人在操控,他們不斷借操縱賽車比賽來謀取非法利益。如果斯比德不為美倫車隊賣力,那么Mach 5就將永遠不會出現在賽車比賽中。唯一拯救家族賽車事業的方法就是在比賽中打敗美倫車隊。為此斯比德在家人以及女友的支持下,決定參加一場以殘酷聞名的汽車大賽。當初他的哥哥就是在該比賽中喪生的。斯比德現在已經毫無選擇,只能沿著哥哥曾經走過的路,繼續前行……

幕後

【重新發動“馬赫5號”】

《黑客帝國》三部曲的締造者……同時分別將觸角伸進編劇、導演和製片界的拉里·沃卓斯基、安迪·沃卓斯基兄弟倆,繼續使用他們那非常有招牌意義的製作方式,再度重新定義了動作電影類型的規範--通常情況下,他們慣用的手法就是將一種多層次的講故事方式結合進華麗且奪人眼球的視覺特效當中。將經典的卡通系列電視劇《急速賽車》改編成電影,對於沃卓斯基兄弟二人來說正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不但能夠重新擴展這個不朽的經典的影響範疇,還可以藉此讓覆蓋面更為廣泛的觀眾走進他們的電影世界當中。

跟隨著沃卓斯基兄弟一路從《黑客帝國》系列走進《急速賽車》的賽車世界的製片人喬·西爾沃說:“在《黑客帝國》系列中,沃卓斯基哥倆創造的是一種視覺風格,足以讓任何一個看過影片的人,改變之前對動作電影的意識形態,因為你從中看到的,雖然確確實實發生在電影工業中,可那同時也是你永遠無法想像得到的東西。而他們之所以產生了改編《急速賽車》的想法,就證明他們已經做好準備,想再一次改變你觀影的方式和認知,他們那永遠都不知道疲倦的腦袋裡又冒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概念,想借用在跑道上急速飛馳的賽車的壯觀景象,講述一個勵志類的運動故事,然後以一種你從未見到過的奇幻動作場景呈現出來……沃卓斯基兄弟仍然忠誠地維護著CGI與真人表演結合的電影技巧,繼續隨心所欲地打破傳統,他們製作影片的目的就在於,推動整個電影系統的運作周期。”

聽了喬·西爾沃的話,另一位製片人格蘭特·希爾也決定提供一個信息:“原著《急速賽車》幾乎就是陪著沃卓斯基兄弟兩人長大的,所以他們最感興趣的電影行為之一,就是將他們的‘最愛’改編成一部擁有著強烈的動力的家庭作品。沃卓斯基兄弟一直心懷著一個夙願,想從冷冰凍的科技時代稍稍回身,製作一部適合全家人觀看的家庭電影,就當是留給侄子侄女的一個可以永久保留的禮物。”西爾沃則補充道:“當我看到了他們改編完成的劇本時,發現整個故事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家庭聚會’,雖然與他們以往的風格稍有不符,卻維持住了原著的基本組成結構,在這個基礎上,再讓主角斯比德·瑞瑟和他的家人開始一場全新的歷險……《急速賽車》這部影片是拍給所有人看的,裡面有偉大的角色,鼓舞人心的系列動作場面,當然,還有影迷們最為期待的電腦特效。”

【功夫賽車】

電影版《急速賽車》截取的是斯比德·瑞瑟生命中一段完整的經歷,即他是如何成為“世界賽車聯盟”中最出色的賽車手的全過程。對於斯比德來說,他的生命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個是賽車,另一個就是他的家人……在影片中,斯比德和他的家人組建的是一個獨立的賽車隊,以他們家族的名字命名,而他們面對的卻是一系列有著雄厚的資金支持的頂級賽車手。比賽中的賭注也被人為地提高到一個讓人望塵莫及的水平線上,一場賽車的最終結果,足以決定一名車手以及他背後的整個財團的命運。

為了在大銀幕上完美地創造出那種風馳電掣的大環境,沃卓斯基兄弟運用了他們最為狂野的想像力,所構思出來的賽場風格,已經超越了任何人所知道的一切。出現在影片中的賽車,無論是外形還是功能方面,都透露出了一種協同作業下的優勢,包括在超過時速400英里的極速情況下,仍然能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做出公然挑釁地球引力、不可思議的特技動作。這是一種與賽車有關的文化被沃卓斯基兄弟改造後的結果:你會發現影片中的每一輛賽車都像是一匹難以馴服的野馬,而且能夠反襯出賽車手的性格特徵,如此人性化的設計,處處顯現出車人合一的高端境界。

《急速賽車》建立起來的是一個充滿活力、像糖果一樣色彩斑斕的世界,許多時代的特色和風格都並存於此,全部交織在了這個以賽車占主導地位的動態環境中,喬·西爾沃說:“從審美的角度出發,你可以在影片中同時發現過去、現在和未來……社會陷進了瘋狂的賽車場上,沃卓斯基兄弟也以一種你從未見過的方式設計出了賽車的外觀。我們已經在雜誌和電影裡看到了一些非常有奇幻色彩的概念汽車,但這部影片卻將其推升至一個全新的水平,這些汽車能夠做到的事情,足以讓你在觀看比賽的時候不停地戰慄。”格蘭特·希爾則認為:“沃卓斯基兄弟總是在尋找一個全新的立足點--我們看過像滑板或滑雪板這樣的極限體育運動,具有著非常流暢的動作,然後想像著賽車跑道的樣子以及賽車應該快到什麼樣的程度,才可以讓車手執行出相似的夢幻技術。”

當然,《急速賽車》中的高級別比賽“世界賽車聯盟”,如果不具備非常有格鬥風格的戰術安排的話,就會變得一文不值,喬·西爾沃說:“這是一個關於發動機極限運動的視覺想像,你可以把它描述成是充滿奇特氣息的武術與F1的混合體,或者乾脆像沃卓斯基兄弟那樣,稱之為‘功夫賽車’……正是因為對卡通卡通片版本的《急速賽車》的迷戀,才引導沃卓斯基兄弟走進了日本動畫產業,他們不但被裡面的故事所吸引,更為那獨一無二的視覺享受備覺陶醉。一切的一切都與那個時候電視上播放的其他卡通片完全不一樣,沃卓斯基兄弟隨即成了《急速賽車》的鐵桿冬粉,自然也迷上了日本漫畫。”

事實上,在被改編成電影之前,《急速賽車》的fans群體就已經擴充到跨越多種文化的幾代人身上了。原著動畫來源於一套日本漫畫書系列,其作者是漫畫界的先鋒人物吉田龍夫,那時候它的名字叫《王牌駕駛員》(PILOT ACE)。到了1967年,漫畫書被拍成了電視節目,名字則叫《飛車小英雄》(Mach Go Go Go)……差不多6個月後,這套系列就被帶到美國,變成英語配音的卡通劇《急速賽車》。

很快,動畫版本的《急速賽車》就以一種難以阻擋的強勁勢頭風靡了整個美國,尤其是吸引了小觀眾的目光,讓人振奮的賽車運動、國際陰謀、家庭價值、浪漫情懷以及滿是挖苦的幽默將他們的想像空間擴大到了更加狂野的一個層面。與他們之前看到的系列卡通片不一樣的是,《急速賽車》是以一個年輕、信念堅定的人物作為主角的,他將會用他那強大、線條極度流暢的“馬赫5號”跑遍全世界,打敗所有的強勁對手。

在過去了40多年的今天,電視版本的《急速賽車》也推出了好幾部了……斯比德·瑞瑟的故事以及他開著“馬赫5號”所經歷的險境,終於通過沃卓斯基兄弟之手走向了大銀幕,他們賦予這個故事的,不僅僅是壯觀的視覺特效以及充滿野心抱負的動作場面,還包括非常尖銳的攝影技術,堪比藝術大師級別、由電腦生成的想像畫面。

花絮

·導演阿方索·卡隆曾經對這部影片有過興趣,但他執導的前提是主演必須是約翰尼·德普。

·根據製片人喬·西爾沃的說法,影片的絕大部分是在綠屏前拍攝的。

·羅絲·麥高恩曾經認真地考慮過要飾演特里克茜這個角色,但是兩位導演覺得她年齡有點偏大。

·斯科特·波特(Scott Porter)和馬修·福克斯扮演的是同一個角色的不同時期,雖然兩人年紀不一樣,生日卻是同一天--7月14日。

·在影片中飾演凱莉·吉爾波克斯的米爾卡·達諾(Milka Duno),其實是印地賽車聯盟中的一位真正的職業賽車手。

·性感女賽車手丹妮卡·派屈克(Danica Patrick)本來答應在影片中客串一個小角色,但是她卻因為無法忍受輸給安德里蒂·格林車隊和印地賽車聯盟而拒絕了。

·在原版動畫系列劇中同時為斯比德·瑞瑟和“瑞瑟X”配音的彼得·費爾南德斯(Peter Fernandez),將會在影片中飾演比賽解說員。

·基努·李維斯拒絕了飾演“瑞瑟X”的角色邀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