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歷
1941年至1945年 求學於華北國醫學院。
工作經歷
1947年至1948年兼任《中國針灸雜誌》主編,1949年兼任華北國醫學院教委會副主任委員及教授。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北京市中醫進修學校和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任教。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前身)成立前為籌備組工作人員。上世紀80年代起分別擔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榮譽首席研究員。
科研成果
一、創建中醫文獻學科 培養科研新生力量
1971年,馬繼興先生著手將自己從事專業研究的治學所得進行全面總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他利用業餘時間,整理出大量科研素材,完成了《中醫文獻學基礎》初稿,作為內部培訓的教材。1980年代初期,他參與舉辦全國中醫文獻進修班,親自授課,並帶領學員開展文獻研究工作。1990年該書正式出版,定名《中醫文獻學》。這是我國第一部中醫文獻學專著,奠定了中醫文獻學科的學術基礎。1994年10月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文獻專業委員會成立,馬先生擔任首屆主任委員。為做好新學科的奠基性工作,馬繼興傾畢生之力,潛心鑽研,開闢了諸多中醫古代文獻研究領域,又先後完成《神農本草經輯注》、《馬王堆古醫書考釋》、《敦煌古醫籍考釋》、《敦煌醫藥文獻輯校》、《針灸銅人與銅人穴法》等一系列中醫古文獻研究學術著作。同時,馬繼興先生帶教進修生、碩士、博士生數十名,熱心培養科研新生力量,使中醫文獻學科從無到有,日益壯大,成為中醫藥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二、發掘出土醫學文獻 豐富祖國醫學寶庫
(1)敦煌古醫學卷子研究 自上1960年代起,馬繼興先生即投入大量精力開展敦煌古醫學卷子研究。他克服困難,多方收集原始材料及影像膠片,使所有研究建立在第一手資料之上。1988年《敦煌古醫籍考釋》出版,1998年《敦煌醫藥文獻輯校》面世。這兩部學術專著是最早全面系統研究敦煌出土醫籍的科研成果。前者獲首屆全國科技優秀圖書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署首屆古籍整理圖書二等獎,後者獲199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圖書獎。
(2)出土簡帛醫書研究 1974年國家文物局組織成立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繼興以古醫籍研究學者身份參與此項工作。整理小組先後出版了《五十二病方》、《導引圖》、《馬王堆漢墓》(第四集)等書,隨後又發表十餘篇研究論文。隨著研究的深入,馬繼興先生認為馬王堆出土醫書文辭古奧、質樸,有必要作系統全面的考證、注釋、語譯,使這份珍貴的遠古醫學文獻能被世界上更多的學者所認識、理解。為此遍勘宋以前醫籍及經史文獻,歷時十年,完成《馬王堆古醫書考釋》一書初稿,後經修改、訂正、完善,於1992年正式出版,此書得到學術界的高度關注,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著作類一等獎。1980年代初,馬先生還參加了武威出土漢代醫簡研究,完成並出版《武威漢代醫簡》。
(3)馬繼興先生非常關注古醫藥文獻及文物出土動態,先後考察研究了甘肅武威、湖北雲夢、四川綿陽、河北藁城、內蒙古黑城遺址、新疆地區的吐魯番、古樓蘭、和闐、麻札塔格、吐谷渾等地出土的古醫藥文獻與文物,撰寫發表一系列學術論文。1993年至1998年主持完成國家重點課題“發掘出土亡佚醫藥典籍文物的研究”,對新中國建國50年來全國出土醫藥文獻進行整理研究。
三、收集海外古書信息 回歸逸散善本醫籍
馬繼興先生深知,許多古醫籍雖佚失國內,卻收藏海外。因此他有一個心愿:儘早讓先人留下的寶貴知識遺產——古籍善本回歸故里。為此,數十年前他就開始積累海外收藏中醫古籍的書目。先後三次申請經費,以“日本現存中國散佚古醫籍的考察與出版研究”為題,複印、拍攝回歸國內亡佚古醫書155種。在主持完成“考察當前流散海外中醫藥善本古籍及其回收途徑的研究”、“《海外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的編纂”等課題基礎上,領銜國家課題“國內失傳中醫善本古籍的搶救回歸與發掘研究”。已收集11個國家、2個地區(香港、台灣)230種中醫古籍收藏目錄,複製回歸古籍266種,並影印、校點出版69種善本古醫籍,複製古籍達17萬葉。2003年出版的《海外回歸中醫善本古籍叢書》獲第四屆全國優秀古籍整理圖書二等獎、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馬繼興從事中醫藥科研工作60餘年,出版學術著作25部,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帶教學生數十名。這些成就與碩果,使馬先生成為中醫藥文獻研究領域當之無愧的大家。
獲獎情況
1986年獲中國中醫研究院優秀教師獎;
1994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同年成為國家首批有突出貢獻專家;
200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2010年11月19日獲“岐黃中醫藥基金會傳承發展獎”。
他的科研成果曾先後榮獲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獎著作類一等獎以及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40多個獎項。
其著作先後榮獲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圖書二等獎、首屆全國優秀醫史文獻圖書及醫學工具書金獎、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等。
主要論文
[1] 馬繼興,胡乃長. 《本草綱目》版刻簡錄[J]. 中醫雜誌,1984(08).
[2] 馬繼興. 試論從目錄學角度提高醫籍校勘水平[J]. 上海中醫藥雜誌,1984(08).
[3] 馬繼興. 《千金方》的版本及其保存的古本草著作[J]. 中醫雜誌,1983(05).
[4] 馬繼興. AN ACCOUNT OF THE COLLECTION,PHARMACEUTICS AND STORAGE OF HERBAL DRUGS DESCRIBED IN ANCIENT MEDICAL WORKS UNEARTHED IN MAWANGDUI[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81(02).
[5] 繼興. 北京藥鋪的針灸銅人[J]. 北京中醫,1982(01).
[6] 馬繼興. 馬王堆古醫書中有關採藥、製藥和藏藥的記述[J]. 中醫雜誌,1981(07).
[7] 馬繼興. 《小品方》殘卷研究[J]. 中國醫藥學報,1986(03).
[8] 馬繼興. 日本漢醫界現狀與中醫善本藏書[J]. 中醫藥信息,1985(03).
[9] 馬繼興. 敦煌出土的古針灸圖[J]. 中國針灸,1985(05).
[10] 馬繼興. 全國各地出土的秦漢以前醫藥文化資源[J]. 中醫文獻雜誌,2002(03).
[11] 馬繼興. 日本歷史上保存與發現的中醫藥古文獻[J]. 中醫文獻雜誌,2009(05).
[12] 馬繼興. 《桐君採藥錄》輯校[J]. 中醫文獻雜誌,2005(04).
[13] 馬繼興,鄭金生. 國內失傳中醫善本古籍的搶救回歸與發掘研究[J]. 醫學研究通訊,2005(05).
出版著作
出版了《微針探源》、《解剖組織學》、《中醫文獻學基礎》、《簡要針灸學》、《簡明針灸正骨》《針灸療法刺激點解剖位置參考圖》彩色教學掛圖、《針灸銅人與銅人穴法》《敦煌古醫籍考釋》、《馬王堆古醫書考釋》、《出土亡佚古醫籍研究》等十餘部著作,對針灸史及針灸文獻的研究具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