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窯村

馬窯村

馬窯村,隸屬甘肅省西和縣姜席鎮,全村165戶816,是一個勞務輸出大村,留守村民以種植洋芋為主。

基本信息

1、甘肅省西和縣姜席鎮馬窯村

簡介

馬窯村位於甘肅省西和縣姜席鎮,全村165戶816人,祖祖輩輩生活在水電路不通的窮山僻壤,近幾年來,該村一改過去“出行無路、澆田無水、掙錢無門”的窘境,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大抓洋芋產業和勞務輸出,村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大部分人家蓋了新房,人均收入也從原來不足千元,增加到現在的1407元。

村政建設

馬窯村以前不僅是鎮裡有名的貧困村,就是在全縣也是掛上號的落後村。在馬貴玉上任以前馬窯村是一個公路、電視、電話都不通的“三不通村”,全村的電網只是一根木頭架起的一根電線,村里人吃水要走幾公里的山路去背,由於交通閉塞,村民每年秋天豐收在家的洋芋都只能自己食用,辛苦養了一頭三四百斤重的豬,要找六七個人才能抬出去賣……
為了解決馬窯村祖祖輩輩吃水困難的現狀,馬貴玉積極和分管單位聯繫,爭取項目,在他和村民的齊心協力下,當年,馬窯村就建成178眼人畜飲水口井,馬窯村長期以來的吃水難題徹底解決。接著村幹部商討修路,為了說服大家修路時投工投勞,全村人積極投身修路大軍,主動投資投勞。2006年,西和縣開始在全縣深入開展交通大建設活動,如今,通往馬窯村的公路寬闊筆直,8米寬的路面常常讓馬窯村的村民自豪不已。村民有了盼頭,都在心裡捉摸著買電視、買摩托……
水通了,電通了,路通了,馬窯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發展壯大全村經濟,改變村里以往單一的糧食種植結構,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走和市場接軌的路子,以特富農。

經濟建設

為了改變馬窯村以往種植結構單一的局面,馬窯村人開始放下思想包袱大面積種植洋芋,如今馬窯村已經建起了83畝的洋芋生產基地,洋芋產業成了帶動當地民眾致富的一大支柱產業。
為了把村裡的特色產業做強、做大,現在又在嘗試著帶領村民在馬窯村發展壯大蘋果、核桃等林果業和半夏、黃芪等中藥材。在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他還積極聯繫勞務部門,把培訓班辦到了村上,讓青壯年勞力帶著一技之長外出務工。
目前,全村816人,有300多人在西安、杭州、溫州等地搞建築、縫紉等,每人每年都能掙回5000多元,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徹底改變了馬窯村經濟落後封閉的歷史。2007年,馬窯村村民人均收入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407元。

鄉村文化

馬窯村是一個勞務輸出大村,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留在家裡的都是些老人兒童。因子女不在身邊,許多體弱多病的老人無人照料,馬貴玉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他在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上提出,所有黨員要和村裡的留守老人結對幫扶,照顧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村里黨員的支持,現在村里所有的留守老人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顧。
5.12地震中,顧不上自家倒塌的房屋,馬貴玉帶領全村黨員衝鋒一線,搶救民眾生命財產,組織全村村民安全轉移,組織發放救災物資,一直奔波在抗震救災的最前沿。只要民眾哪裡有困難,馬貴玉和村裡的黨員幹部就出現在哪裡,在馬窯村的民眾心中已形成了“只要有困難就找黨”的觀念。
幾年來,在馬貴玉的帶領下,馬窯村發動黨員帶頭建立健全了民調會、治保會、治安巡邏隊,開展了評選“種養能手”、“產業化帶頭人”、“致富能手”等活動,全體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現在的馬窯村社會治安安定,鄰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發展經濟的新風尚正在形成。

2、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角奎鎮馬窯村

馬窯行政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角奎鎮,地處角奎鎮北邊,距角奎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
鄉村全貌
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5公里。東鄰蕎山鄉,南鄰塘房、花橋村,西鄰寨子村,北鄰河灣、拖腳村。轄田壩、桃坪 、河壩等3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28戶,有鄉村人口5295人,其中農業人口5295人,勞動力274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121人。
全村國土面積18.72平方公里,海拔860米,年平均氣溫13.5℃,年降水量77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5,563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9,0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2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55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563.00畝(其中:田1,400.00 畝,地 4,163.00 畝),人均耕地1.1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9,0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49.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5畝,主要種植櫻桃、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00.00畝,;草地2,374.00 畝;荒山荒地5,000.00畝,其他面積5,843.20畝。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不通自來水,1153戶飲用井水,有1150戶通電,有4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3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8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鄉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有6輛農用車,有機車60 輛。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6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170口。全村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0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6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8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2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0.58萬元,畜牧業收入434.5萬元,林業收入96.23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 2.3萬元,工資性收入8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55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2人,在省內務工145人,到省外務工277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28戶,共鄉村人口5295人,其中農業人口5295人,其中男性2751人,女性2544人。勞動力 274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苗彝族雜居村,其中彝族435人,苗族426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9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613人,享受低保32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4 戶。

文化教育

全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561.00平方米,擁有教師29人,在校學生780人,距離角奎鎮中學5.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19人,其中小學生786人,中學生233人。

人文地理

馬窯村位於縣城以北5公里處,為緩坡地帶,以漢族為主,有彝族和苗族居住,民風淳樸,教育為傳統學校教育。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下設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8 人,少數民族黨員4人,其中男黨員82人、女黨員16人。
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31等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馬窯村位於縣城以北5公里處,為緩坡地帶,以漢族為主,有彝族和苗族居住,民風淳樸,教育為傳統學校教育。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5萬元。內容包括發展食用菌生產、花椒種植、蔬菜種植等產業,進行了村容整治,進行了房屋亮化,部分處理了道路硬化。

發展重點

存在問題:馬窯村通路、通水條件差,產業單一,傳統產業規模小,科技水平低。
發展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以修路、改水為主,壯大傳統蔬菜產業、生豬養殖、食用菌栽培等,新發展核桃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