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馬祖國小地處北京大道與106省道交匯處,坐落於什邡市區北郊,環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什邡市課改實驗示範學校。從1943年開辦“李家庵”國小堂至今已逾六十餘載,是馬祖道一的出生地,是馬祖文化的歷史傳承寶地。
現學校由國家災後重建資金和中國“紅十字”總會出資約2000萬元修建,是一所集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為一體的新型學校。學校占地面積18694.9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積5831.3平方米,綠地率占35.4%,學校教學設施齊全,設有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音樂室、舞蹈室等專用教室和閉路電視、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現代化餐廳清潔衛生。學校下轄馬祖東嶽中新友誼國小、馬祖中心幼稚園。
辦學目標
校訓 、校風、辦學思想、教風、學風
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辦學目標,砥礪出“厚德、博學、求實、創新”的校訓,孕育“勤奮、篤行、進取”的優良校風,秉承“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的辦學思想,弘揚“修身、敬業、愛生’的良好教風和“為學必真,求知探源”的可貴學風。
珍惜成果、感恩奮進
學校正向著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邁進。
2010年9月1日馬祖國小搬入新校址,對馬祖國小全體教職員工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嶄新的校園,馬祖國小的全體教職員工肩上的責任重、壓力大。
進入新學校,需新理念,需新管理。學校從感恩、奮進入手,珍惜援建成果,努力管好、用好、維護好新學校。
特色
特色文化。國家以及愛心人士修建了設施設備完善的高規格的學校,如何管好、用好、辦好馬祖國小,經全體教職員工集思廣益,馬祖國小最終確定了以“仁愛”教育為學校的特色文化建設。在傳統文化教育下面分設了傳統體育文化、書法繪畫文化、以及《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文化書籍進課堂。以本校教師的特長作為突破口,培養學生藝術方面如書法、繪畫、樂器等方面的某項特長。馬祖國小把一樓走廊開闢出來作為師生書畫作品的展示台,教學二樓開闢了“開放式圖書走廊”,開放式圖書走廊,打破了傳統的圖書借閱模式,它充分利用了開放的空間、開放的時間、開放的圖書,讓學生自由安排閱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借“開放式圖書走廊”,行了“誠信教育”。同時充分發揮“牆壁文化”、“樓梯文化”的薰陶和啟迪作用。環境能引導、規範和約束人的行為。牆壁、樓梯是學校最普遍的空間,“牆壁文化”、 “樓梯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每一面牆壁充滿文化,讓每一面牆壁育人;讓每一個樓梯充滿文化,讓每一個樓梯育人。“牆壁文化”、 “樓梯文化”既是對學校的氣度和內涵的薰陶,也是對學生道德和品質的啟迪。它具有讓教師們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思想張力,也有讓學生形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輻射力。加大校園環境改造力度,充分發揮環境的隱形教育作用,“讓每一個角落、每一寸土地都育人”,無時無刻不讓學生感受到環境文明,從而奮發向上,自覺守紀。
特色體育。學校2010年9月開始把我國傳統體育項目踢毽子作為校特色體育項目,學校制定了踢毽子的長期規劃,分學期逐步推進。學校倡導“能者為師”,採取“你、我、他”的傳授方法,即:“你會的教我,我行的傳他,他能的授你”的方式來學踢毽子的動作要領和練習方法,人人為師,人人是徒。學校為每個班配置了毽子,在課間休息中安排了踢毽子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