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他歷史
正文
馬爾他共和國位於地中海中部,由馬爾他、戈佐、科米諾等島嶼組成。總面積 316平方公里。人口333275人(1985),主要為馬爾他人,余為外國移民。天主教為國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和希臘東正教。官方語言為馬爾他語和英語,首都瓦萊塔。(見彩圖) 馬爾他島遠古時即有人類活動。公元前13世紀由腓尼基人統治。公元前9~前8世紀,迦太基人與希臘人開始來到馬爾他,公元前6世紀為迦太基控制,公元前 218年為羅馬人占領。公元 5世紀汪達爾人曾入侵該地。533年,拜占廷帝國占領馬爾他。870年為阿拉伯人占領。在阿拉伯語影響下,馬爾他語逐漸形成。1091年諾曼人占領馬爾他島。此後馬爾他島附屬於兩西西里王國。1266年轉歸義大利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安茹王朝統治。1283年又歸阿拉貢王國統治,但馬爾他享有一定的自治權。15~16世紀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大舉進攻歐洲併力圖控制地中海,於1522年將十字軍東侵時期成立的天主教聖約翰騎士團驅逐出駐地羅得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於1530年將馬爾他島給予聖約翰騎士團。由於馬爾他扼守東西地中海交通要道及南歐與北非之間的海道,從此馬爾他島就成為重要的海上軍事要塞。聖約翰騎士團成為島上的封建領主和對抗土耳其的駐防軍。1565年5~9月,土耳其派出 3萬餘人的軍隊進攻馬爾他,經過4個月激戰,為島上幾千人的軍隊擊退。此後島上農業與手工業有一定發展,但島上居民與聖約翰騎士團統治者存在著矛盾。1798年,拿破崙·波拿巴率法國軍隊出征埃及途中,攻占了馬爾他島,驅逐了聖約翰騎士團並廢除其封建特權。但拿破崙離去後,島上居民與法國駐軍長期衝突,到1800年英國軍隊占領了馬爾他。1814年《巴黎和約》(1856)規定馬爾他歸屬英國,從此馬爾他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與軍事基地。從19世紀末起,馬爾他居民開始了爭取自治的運動。1921年英國曾同意成立內部自治政府,但於1936年撤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爾他由於其重要地理位置和優良海港,成為英國重要的海空軍基地。1942年德國與義大利法西斯空軍曾集中轟炸馬爾他島,島上建築大部被毀。戰後,英國被迫於1947年允許馬爾他頒布新憲法,實行內部自治。1959年 1月英國宣布廢除1947年憲法。此後馬爾他居民要求獨立的運動越來越強大,1961年制定新憲法,馬爾他再次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1964年 2月,馬英兩國舉行制憲和獨立會談, 7月雙方對新憲法條款達成協定,英同意馬獨立,但繼續保有軍事基地10年。9月21日馬正式宣布獨立,但仍是大英國協成員國。同年馬加入聯合國。馬爾他主要政黨為工黨與國民黨,大多數時期內工黨執政。1972年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1974年收回英國租借的科米諾島90%的土地。同年馬爾他修改憲法,成為共和國,選舉總統為國家元首。1979年通過談判英國撤出在馬爾他的海軍基地。現馬爾他有一院制議會與責任制內閣,經濟上旅遊業、海港業與修船造船業占有重要地位,並有輕工業與農業。馬爾他採取中立不結盟政策,參加不結盟國家會議。1982年2月16日A.巴巴拉當選馬爾他第一位女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