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制內閣

責任制內閣

責任制內閣形成於18世紀前期,初始於英國。是根據英國君主立憲制,下院議員由選民普遍直接選舉產生,由國王任命在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為首相,由首相提出內閣成員和政府成員名單,遞交國王批准,組成責任制內閣,即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的“責任制政府”。1937年以後,內閣這一名稱才正式有了法律依據。從此以後,這一形式,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採用,成為這些國家的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形成

英國國王很早就在宮中召集一些 貴族、 大臣和高級教士開會、商討國家大事的傳統。 光榮革命以後,國王經常在一個秘密的小房間裡面召開這種會議,因此人們稱之為內閣會議。

18世紀初,內閣還不是一個法定組織,只是由少數大臣參加的一種會議。當時,英國議會的 下議院議員在權力鬥爭中形成兩派,獲得多數席位的一派成為 多數黨,實際控制了政權。後來,國王不再出席內閣會議。1721年,擔任財政大臣的下院多數黨領袖 沃波爾,經常主持內閣會議,英國的責任制內閣逐漸形成,沃波爾實際成為英國的第一位 首相。

介紹

由於英國首相身兼政府首腦、議會黨團領袖和多數黨領袖數職,手中握有行政和立法大權,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內閣的權力主要表現為控制下院立法程式。通過控制下院本黨議員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選等;而作為政府和內閣的最高首腦,首相的權力主要表現為擁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權、高級文官的任免權、內閣會議主持權、各項重大政策的決策權等等。

“ 內閣”是英文Cabinet的譯名。原意為“內室”或“密議室”。某些國家最高國家行政機關—中央政府的名稱。在內閣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內閣是由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某個政黨單獨組成,或由議會中構成多數席位的幾個政黨聯合組成,由國家元首任命。內閣最初始於英國,有英王的樞密院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在英王威廉三世時,樞密院與外交委員會已有內閣之稱。1717年以前,內閣會議習慣上由英王主持,1717年之後,當時英王喬治一世由於不懂英語而不再主持內閣會議,於是內閣會議改由一名大臣主持,這樣就產生了首相職務,並形成了英王不得參加內閣會議的慣例。這實際上是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在革命後對英王權力逐步限制和削弱。一般認為,正規的內閣制始於英國1721年成立的以羅伯特·沃波爾(1676—1745)為首的內閣,在十九世紀中葉,責任制內閣在英國確立下來。但直到1900年,英國議會的布告中才第一次出現內閣一詞,1937年通過的《國王大臣法》,內閣這一名稱才正式有了法律依據。內閣首相(總理)就是政府首腦。一般來說,所有政府大臣(部長)都是內閣閣員。但在英國,內閣是政府的領導核心,通常由外交、財政、國防、內政以及大法官等主要政府大臣組成,並不包括所有的政府大臣。參加內閣的大臣稱為閣員大臣,其餘的政府大臣則稱為非閣員大臣。

內閣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各國公眾也常賦予它們以不同的名稱﹐如英國首相在內閣會議前﹐與親信或有資望的閣員﹐討論重大方針政策﹐取得一致意見﹐以便向內閣會議提出。這種內閣中的“內閣”被稱為“內內閣”或“小內閣”。在沃爾波爾執政時期就已出現過這種小內閣﹔1956年﹐英國首相R.A.艾登(1897~1977)為了應付蘇伊士運河事件﹐和財政大臣﹑外交大臣﹑海軍大臣也組織過這種“內內閣”。還有一種內閣﹐人們稱之為專家內閣﹐又叫“人才內閣”。它由不代表黨派的專家擔任部分閣員組成﹐往往是在資本主義國家遇到政治﹑經濟危機﹐組織政黨內閣有困難的時候﹐讓一些財政學家﹑經濟學家等參加內閣﹑擔任部長﹐企圖以此渡過危機。例如古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時期,美國總統甘迺迪就曾藉助這種內閣成功地應對了來自蘇聯的軍事外交挑戰。和這種情況相類似的還有“事務內閣”﹐它不是以政黨為基礎﹐而是以個人才能和地位等條件為基礎﹐由國家元首指定人員組成。閣員包括無黨派人士﹑專家﹐也包括不以黨派關係參加內閣的政黨成員。這也是資本主義國家為應付政治和經濟危機﹐在組閣困難時而採取的一種內閣形式。還有一種經常出現的名稱﹐叫“過渡內閣”,又稱“看守內閣”﹐這是資本主義國家議會對內閣通過不信任案後﹑新內閣未產生前暫時維持日常工作的內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