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村水庫

馬村水庫亦稱馬村湖,從前地名叫宿星橋,原有水潭兩個,位於馬村河上游,距馬村鄉場口僅約1公里,是夾江縣境內最大庫容的水庫。

馬村水庫亦稱馬村湖,從前地名叫宿星橋,原有水潭兩個,位於馬村河上游,距馬村鄉場口僅約1公里,是夾江縣境內最大庫容的水庫。1956年10月動工修建,次年4月竣工,壩長120米,高25米,庫容430萬立方米,占水面積千餘畝,集雨面積達14平方公里,灌溉面積1.24萬畝。馬村湖是一處集蓄水、灌溉、魚類養殖、果木栽植、風景瀏覽於一體,具有綜合性開發建設價值的良好旅遊資源。
馬村湖的來歷,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個久遠、神奇的民間傳說……
傳說金陵(南京)的無礙禪師雲遊四方之時,來到夾江,見夾江馬村場(鄉)的牛仙山峻峭挺拔,地勢形勝,斷定此地日後必有異類出現和人才出世,於是居住於此。無礙禪師德行高潔,博古通今,佛學高深,武功高強。當時的蜀王非常敬重他,為他建了清涼寺,並賜夜明珠一顆,作為鎮寺之寶。
無礙禪師每天早晚在寺內佛殿念經誦佛。寺內天井地下,有一通體乳白色的地龍(蚯蚓),頗有靈性,一聞誦經便靜心聆聽,天長日久,已可慢慢細聲跟著念經。不知不覺就經歷了九年,這地龍深得佛經精髓,又感應禪師的功力、法力,漸漸轉化為人形。白天在土中蟄伏,晚上則變成一白衣秀士,向禪師學習下棋及書畫。
一天,天氣悶熱,地龍在傍晚變成白衣秀士,見大師未空,便坐在寺前乘涼,不知不覺便睡著了,又轉化為蚯蚓本形,古樹上飄下落葉蓋住了地龍身體,寺內的小沙彌去關寺門,見地上有落葉,便拿撮箕將落葉連同蚯蚓一起掃入,見師尊不在,圖方便,順手倒入旁邊的佛茶池中。這地龍在夢中被佛茶池水一嗆,竟化成了一條白龍。白龍一口喝乾池水,又去六角亭吸盡井水。無礙禪師聽見寺外聲響,已知變故,忙到寺門。白龍求大師指點迷津。大師說,“你今化為龍身,只有入大海方能成正果,但前途渺茫;若從金牛河入岷江,有鐵門坎擋道,又有三十二坎難逾越;如從馬村河去則溝壑狹窄,山丘阻擋,沿途鄉村民居眾多,倘若差了念頭,塗炭生靈,定遭天譴,青衣江前,九盤山下有二郎神的斬龍劍等你。天色已晚,我助你夜明珠照路,切記:遇洞可安。好自為之。”
白龍借著明珠照路,順著溝壑而下。行約數里,見左方有大水而下,白龍逆水上游,見有鐵門坎擋道,才知走錯了路,又返回下行。馬村河上游的宿星橋處,原有一古潭,潭內有一條黃色鱔龍(一種長角的黃鱔),鱔龍見一白龍頭頂明珠照路順水而來,便躍起奪寶。二龍相爭,將宿星橋處攪成了兩個大泥漿坑,成為“龍滾凼”。鱔龍力大,一口呑了夜明珠。白龍失去了寶珠,喪失了鬥志,只好順四面群山集雨的溪流而下。過馬村場有山擋道,看不明白,龍尾擺動將山拖塌一半,游經謝碥、韓壩,將這一處梭成帶狀泥溝(後稱“帶河”,即現馬村鄉帶河村)。到張橋(現黃土鎮境內)處前有山伸入河道,又將此山拖垮一半;行至三根橋(在原蟠龍鄉境內,現屬黃土鎮),天色漸明,白龍背負兩座半邊山,累得筋疲力盡,心想如此下去,何時才能進入大江?忽見旁邊有一小洞,白龍記起大師謁語“遇洞可安”,暫入洞歇息,日後再圖復起,便在河邊抖掉背上泥山,鑽入洞中,蟠曲在里。從此三根橋亦稱蟠龍寺,蟠龍寺也叫白龍洞。
現在馬村河在謝碥、韓壩處呼為“帶河”,以下便是“蟠龍河”,在蟠龍寺一帶河曲蜿蜒,平原突起奇峰,土質與垮塌的兩處半邊山相同。以前白龍洞裡有龍神位祭祀,遇乾旱就到洞裡祈禱。宿星橋處的“龍滾凼”便成了馬村湖(馬村水庫);鱔龍因呑下夜明珠,變為全身光亮的金龍,馬村場建有金龍寺祭祀。馬村湖上游的鐵門坎、三十二坎地名猶存。清涼寺因此又叫白龍寺、白龍池,寺外佛茶池被當地人呼為“化龍池”,現尚存六角古井,白龍池牌坊上現還有“二龍奪寶”的浮雕圖案,上有很多名人題詠。牛仙山後來果然誕生了張天官(張庭)這樣的人物。
在瀏覽馬村湖時,你還會了解到這附近的文物保護單位——石缸銀唐代摩崖造像。
馬村湖水面開闊,湖中有獨立島嶼,湖畔丘陵半島眾多,竹樹茂密,墨綠的松杉林中飄蕩著輕霧,顯得靜謐而幽深。蕩舟湖中,是一種美妙的享受。湖面灑滿金光,四面群峰環繞,天空白雲朵朵,給人一種超凡脫俗之感。
美妙的景致,優美的民間傳說,悠久的文物和古蹟,是無價的旅遊資源。“蕩舟馬村湖,碧波映青峰。歡歌並笑語,飄入山林中。”馬村湖必將成為夾江重點開發的風景旅遊景點,成為假日瀏覽、休閒的好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