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吊蘭

馬尾吊蘭

馬尾吊蘭,學名紅花隔距蘭(Cleisosioma Williamsonii (Reichb.F)Garay),蘭科植物,株通常懸垂。莖細圓柱形,長達70厘米,粗3-4毫米,葉肉質,花序側生,斜出,比葉長。產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西南部以及雲南東南部至西部,分布於不丹、印度東北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生於海拔300-200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山谷林下岩石上。全草藥用清熱解毒,舒筋活絡,主扁桃體炎,咽喉炎,風濕痹痛,中風偏癱以及腰腿痛。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馬尾吊蘭 馬尾吊蘭

植株通常懸垂。莖細圓柱形,長達70厘米,粗3-4毫米,分枝或不分枝,具多數互生的葉,節間長1-2.5厘米。葉肉質,圓柱形,伸直或稍弧曲,通常長6-10厘米,粗2-3毫米,先端稍鈍,基部具關節和抱莖的葉鞘。花序側生,斜出,比葉長,通常分枝,花序柄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軸纖細,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密生許多小花;花苞片小,卵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先端急尖呈鑽狀;花梗和子房纖細,長5毫米;花粉紅色,開放;中萼片卵狀橢圓形,舟狀,長2.2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圓形,具3條脈;側萼片斜卵狀橢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先端鈍,具3條脈;花瓣長圓形,長2.2毫米,寬1毫米,先端鈍,具1條脈;唇瓣深紫紅色,3裂;側裂片直立,舌狀長圓形,向前伸,先端鈍,兩側邊緣多少內折;中裂片肉質,狹卵狀三角形,上面中央具1條縱向的脊突,脊突位於距口前方隆起呈三角形;距球形,兩側稍壓扁,粗約2毫米,末端凹入,具不明顯的隔膜,內側背壁上方的胼胝體呈T字形3裂,其側裂片近角狀,短於或幾乎等長於中裂片而稍向下彎曲;中裂片較粗壯,基部2淺裂並且密布乳突狀毛;蕊柱長2毫米,具長約2毫米的蕊柱足;蕊柱翅在蕊柱上端兩側各具1枚齒狀附屬物;藥帽前端不伸長,先端截形並且具寬的凹缺;粘盤柄寬卵狀三角形或鐘形,粘盤近新月形。花期4-6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200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山谷林下岩石上。

分布範圍

產廣東(高要、雲浮、鼎湖山)、海南(三亞市、保亭、陵水、瓊中、白沙、儋縣、定安)、廣西(凌雲、龍州、容縣、武鳴、靖西等地)、貴州西南部(冊享)、雲南東南部至西部(屏邊、金平、富寧、景洪、鳳慶、勐海)。分布於不丹、印度東北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模式標本產於印度東北部。

主要價值

紅花隔距蘭悄然無聲地綻放著精緻的美麗,一朵朵嬌小玲瓏的小花宛若晶瑩剔透的水晶小天使,一串串如同風鈴般飄垂,裝扮著春天,為綠意滿盈的春天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