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經概況
馬坊鄉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20公里,總面積432平方公里,為和順地域面積的五分之一。全境鄉級公路40公里。全境南高北低,多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6.3℃,平均降水量592.8毫米,無霜期120天,屬高寒山區。
春寒如冬,夏無盛暑,方秋隕霜,初冬飛雪。
境內山巒起伏,山坡廣闊,林草豐茂,水源充足。主要山脈有石猴嶺(制高點海拔1771米)、鐵橋山、北萬山(主峰1827米)。北萬山分布有原始森林,為和順西部山脈最高峰。全鄉有林地28.04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48%以上,居全省之首。野生鳥類64種,獸類20餘種,大型真菌38種,野生中藥材20餘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境內無工業企業,是我省無公害污染區之一。
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發源於河底的西馬泉河匯木瓜河再匯樹石河;發源於石猴嶺了則掌的里思河,兩條河流匯合於馬坊村為瀟河向西北流入壽陽,經榆次、清徐匯汾河,常年流水,年流量3732萬立方米,洪水流量2949萬立方米,流域面積為5997畝,為和順縣境內最大河流。
鐵橋松濤,為和邑新十景之一。鐵橋山為天然次生林帶。境內蒼松參天,山風吹來,濤聲四起,如獅吼虎嘯,遙相呼應。夏日,陽光縷縷,林中山花爛漫嬌艷,動物競相追逐,百鳥翩翩起舞,一片蓬勃生機;冬日,雪壓青松,銀裝素裹,陽光映射,別有風趣。
馬坊西河一帶盤踞著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鸛。灰鸛,又名蒼鷺,體重約3.5公斤,雙翼展開長約1.5米,灰褐色,是我國重要的觀賞鳥類。每年立春到白露之間,灰鸛成群結隊遷徙到西河,河邊草地山坡樹上隨處可見。姿身優美,或立或飛,悠閒自得,南來北往慕名而來的遊客,攝影留照,流連忘返。
區域優勢
環境優美宜人
馬坊藍天碧水,氣候清涼,風景秀麗,環境優美,遠離工業區及各種污染源,是全縣乃至全省少有的無公害污染區域之一。全境南高北低,平均海撥1400米,年平均氣溫6.3℃,年平均降水量592.8毫米,無霜期115—140天,屬高寒山區,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自然資源豐富
馬坊沿黃河水系瀟河兩岸居住,瀟河流域的三條支流縱貫全鄉,有泉水出露點34處,地下水埋藏較淺,水資源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礦物質,水質優良,極具開發利用價值。馬坊山大坡廣,林豐草茂,林木覆蓋率為48%,居全縣之首。木材樹、山杏、山桃、沙棘、藥材、牧草、大型真菌等生物資源相當豐富。有野生鳥類64種,獸類20餘種,大型真菌38種,其中食用真菌13種,藥用真菌6種。
交通通信便利
團西公路橫穿全鄉,連線榆次、壽陽、和順三地,通訊快速敏捷,開啟了馬坊對外開放、走向富裕之門。
發展前景
馬坊屬純農業鄉鎮,無污染,地域遼闊,是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中心認證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開發綠色優勢產業、生態莊園經濟極具潛力。馬坊山大坡廣,水草豐盛,發展養牛業條件得天獨厚。馬坊流域屬瀟河水系,生態良好,建設我縣獨具魅力的生態新馬坊,我們有一個好的規劃,有一條好的思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7.29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全面實施生態文明立鄉、種植調整穩鄉、畜牧養殖富鄉、生態產業興鄉“四鄉戰略”,突出抓好開放思維、人文挖掘、精神激勵、項目拉動、開放引進、組織保證六項舉措,努力把馬坊建設成為生態名鄉、養牛強鄉和雜糧大鄉。
奮鬥目標是:到2015年,全鄉經濟總收入達42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68元,年均遞增10%,努力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目標。
四鄉戰略
生態文明立鄉
馬坊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生態良好。要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必須保護好優勢、發揮好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發展,大力推進生態建設,擦亮生態馬坊美麗名片。要始終堅持管護與開發並重的方針,開展護綠植綠。一方面要強化護林措施,搞好森林防火,打擊偷砍濫伐,實施生態禁牧,保護生態資源安全;另一方面,要站在提升生態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馬坊形象的人文功用的高度,加大綠化力度,實施綜合開發,進行全面治理,不斷增加綠化面積。通過不懈努力,繼續保持馬坊山青水秀天藍的美好環境,建設生態鄉村,到“十二五”末,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60%,生態文明村占到80%以上,建成省級生態文明鄉。
種植調整穩鄉
無農不穩。馬坊是一個農業大鄉,抓好農業生產是基礎。要堅持以種植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現代生態農業為方向,以產業化、市場化為導向,大力發展雜糧、土豆、毛谷、蔬菜等特色農產品。通過不斷調優農業結構,提升內在質量,打造綠色知名產品,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以安全、優質、營養的綠色食品,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到“十二五”末,全鄉標準化種植基地達到10000畝,特色農業、農產品份額占到80%以上。
畜牧養殖富鄉
馬坊山大坡廣,水草豐盛,發展養殖業潛力巨大。在實行封山限牧,協調牧林發展的同時,繼續全力抓好以牛為主的養殖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邁進,推動養牛業由分散飼養向集中飼養、由小戶飼養向大戶飼養、由庭院飼養向小區飼養、由粗放飼養向精細飼養、由傳統飼養向現代飼養的轉變。通過舉龍頭、扶大戶、建園區、擴規模等措施,走“公司+基地+農戶”路子,進行大規模產業開發,逐步形成一般養殖戶、規模養殖戶、養殖園區、家庭牧場“四位一體”的生產格局,探索推廣“草—畜—沼—糧”循環經濟生態模式。到“十二五”末,建成千頭大型骨幹牛場,村村建有標準化養牛小區,牛存欄突破10000頭,人均養牛2頭,人均養牛收入突破2000元。
生態產業興鄉
實現強鄉富民,必須有產業支撐。馬坊以生態立鄉,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發展生態產業。生態產業最直觀的理解就是無污染、環保的各類產業,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雙雙收益的產業。要大力發展以綠色、有機種植業為主的生態農業;大力發展以標準化養殖小區、家庭牧場為主的生態牧業;大力發展灘涂速生豐產林、乾果經濟林為主的生態林業;特別是要大力發展以純淨水生產等自然資源開發加工、農副產品開發加工、溝壑經濟開發、生態莊園開發為主的生態第三產業。到“十二五”末,全鄉實現產業生態化,把馬坊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生態化產業基地 。
行政區劃
馬坊鄉轄:石猴溝村 城家莊村 了則掌村 鐵橋 飲馬池村 樂毅村 京上村 張莊村、馬關溝村 應東村 寺頭村 麥中溝村、獨堆村 、 白草足村、 榆樹坪村 樹石村 北軍城村、南軍城村、西勒石村 、樹石村、宣窯溝村 西河村 富王莊村 、葫蘆村、柏木寨村 新裝窩村 下木瓜村 北村、上木瓜村 胡金寺村 西馬泉村 吊兒咀村 河底村 馬坊村 坐化塔村 雙魚溝村、北馬坊村 裝窩村 黑羊背村 紅家岩村 木壘鬧村 、乾榆村、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