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抗日戰爭

馬來亞抗日戰爭是指在1940年代由於日本入侵馬來亞導致的馬來亞人民抵抗日本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簡介

馬來亞抗日戰爭是指在1940年代由於日本入侵馬來亞導致的馬來亞人民抵抗日本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馬來亞

馬來亞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在馬來亞設有遠東軍司令部和東方艦隊以控制遠東的殖民地。由於馬來亞盛產一些重要的戰略物資,以及它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就決定立即占領它,既可以取英國人而代之控制當地,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且可以作為進入荷屬東印度(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的基地。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軍突然強行登入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基納巴魯,馬來亞英軍總司令部決定進行抵抗。當天,英日雙方激戰到夜晚,英軍大敗,結果日軍占領了哥打巴魯的市區和飛機場。日軍繼續進攻,而英軍由於缺乏足夠的準備,再加上訓練和裝備等問題,英軍多次敗於日軍。日軍還轟炸了關丹等英軍基地和機場,使英國的空軍力量受到沉重打擊。不久,英國東方艦隊就失去了作戰能力,而日本則控制了馬來亞的制空權和制海權。隨後,日軍沿馬來半島東西海岸分兩路迅速向南推進。英軍曾試圖在柔佛州阻止日軍前進,但未成功。日本陸軍在海軍配合下於12月31日占領關丹,1942年1月11日攻占馬來亞首府吉隆坡。英軍全線潰敗,損失慘重,被迫於1月31日退守新加坡。至此,日軍全面打敗了馬來亞的英軍,從入侵到占領馬來亞共經過了50多天的時間。

與此同時,馬來亞共產黨建立了自己的抗日軍隊“馬來亞人民抗日軍”開始進行長期的抗日游擊戰,而這支隊伍的主要成員和力量都是華僑。同時,馬來亞人民還建立了馬來亞的抗日組織“馬來亞人民抗日聯盟”,聯合各種力量在城鎮和鄉村開展抗日行動,並採用多種辦法聲援及幫助“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的武裝鬥爭。從1942年到1945年間, “馬來亞人民抗日軍”迅速發展到數千人,逐漸活躍於馬來亞全境,在全馬範圍內開展游擊抗日鬥爭。在此期間,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抗日力量也對“馬來亞人民抗日軍”進行了物質援助和技術培訓,更是大大增強了“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的抗戰能力。據統計,“馬來亞人民抗日軍”一共與日本作戰達數百次,其中超過一半是主動出擊,擊退或擊敗了日軍多次大規模的進攻,日軍官兵死傷5000多人。同時,抗日軍也遭受了很大的損失,戰死者達千餘人,其中大部分是華僑。1945年8月日本宣布向盟國投降後,馬來亞的部分日本占領軍一時不願放下武器投降。“馬來亞人民抗日軍”則繼續英勇戰鬥,最終迫使馬來亞的日軍正式投降,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