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出山東東阿縣城東南行13公里,即到風景優美的香山。香山又名鳳凰山,南臨金堤,東靠黃河,西北是平坦的沃野良田。
紀元前五千年,香山即有人類居住,山南一狹長台地,表面灰褐,陶片遍地、器形有是、罐、鼎、器蓋等,灰陶居多,也有黑陶與紅陶,細泥夾沙,主要為龍山文化遺物,也有仰韶文化時期紅陶缽等遺物,是地區重點保護單位。至今,香 山西麓地下5米處,經常有古代人類聚居時的遺物被發掘出來。山北有元時扎刺王墓,趙孟頎親筆撰寫碑石。是我省現有有珍貴金石遺物。元時,東阿縣城在香山南三里處的新橋鎮(即今舊城),這裡瀕臨大清河,群峰環峙於東南。擁抱香山於懷中,舒目滿眼蒼翠,傾聽流水潺潺,人口密集,風景優美,故元朝一代親王,選中了這塊寶地,壽終正寢。
香山前懷,鳳凰翅下。林木蒼翠,綠水繞流。在萬翠叢中,靜靜地掩映著香山寺。城遷新橋後.這裡成了達官貴人,文人學士的遊覽之處,香火格外興旺,暮鼓晨鐘,伴著朝陽 與落日,只看到香山寺上空,香菸締繞,梵音陣陣,給人以飄渺幽靜之感。可以幻化出許多美麗的景色,遐想出天堂仙境。峰因寺顯,寺因峰見。“香菸繞寺”逐漸成古東阿八景之一。如今,寺已改成黨校,建材業空前發展。黎明和黃昏,仍會看到煙霧裊裊,雲煙靄靄.濤聲伴著書聲,構成了賞心悅目的晨曲清唱
香山寺創建於金大定年間(約I65年).當時縣城置新橋鎮三十餘年,長江北廣大土地,已被金占領,金人為了統 治北方,藉助於佛、道,大興寺廟。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為避水患,將縣城遷谷城舊址,香山繁華日消。弘治年間(1488―1505年),由比丘洪成拓大,嘉靖末年(1566年),曹寺僧人性然重修,殿宇巍峨,香火繁茂,“寶樹青蔥,金姿照耀,法雲廣蔭,慧日流光”《重修香山寺紀》)。其“寶燈閣”.日夜燈火輝煌,香菸瀰漫,四壁鑲鏡,燈影鏡中。妙 語參祥,靜修入定。曾吸引不少遊人墨客,來此領略山林風月,人生玄機。今將其游香山詩詞,摘錄於下,領略一下“香菸繞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