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毛切寺

香毛切寺位於縣城東南27.5公里處,在今常牧鄉東北8公里的吾龍村。據《安多政教史》記載,約在清嘉慶年間,由官賽寺寺主第二世阿葉合·金巴嘉措初建香毛切寺。自1983年批准開放後,建有經堂9間,僧舍13院44間。寺設醫療室1所,有藏醫2人。現有寺僧20人。

地理位置

青海記》作“香毛且寺”,藏語稱“香毛切扎西奇”。位於縣城東南27.5公里處,在今常牧鄉東北8公里的吾龍村

歷史

據《安多政教史》記載,約在清嘉慶年間,由官賽寺寺主第二世阿葉合·金巴嘉措初建香毛切寺。此後,由金巴嘉措之侄羅桑班覺(亦稱阿葉合喜饒)主持寺務,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擴建,形成一座正規寺院,命名為“繹曲德欽林”,意為“菩提大樂洲”。據羅桑班覺的轉世羅桑丹貝堅贊(生於藏曆火猴年,即1836年)的記載,羅桑班覺正式建成香毛切寺當在清道光初年。自此,羅桑班覺的歷輩轉世任該寺寺主,末世名根敦丹增嘉措,1945年生,現任寺管會主任。該寺為拉莫德千寺屬寺,《青海記》載,當時有寺僧6人。1956年有寺僧42人,活佛2人,僧房14間。自1983年批准開放後,建有經堂9間,僧舍13院44間。寺設醫療室1所,有藏醫2人。現有寺僧20人(內活佛1人,完德2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