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香山花徑》
【年代】明末清初
【作者】閻爾梅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香山花徑①
無邊松竹兩行分,日色穿成錦繡文。
此景非關人布得②,映山紅染一溪雲③。
作品注釋
①香山花徑:此詩自註:“自佛手岩東抵大林寺數里皆是。”按花徑在江西廬山牯岑西谷,今闢為花徑公園。香山:唐白居易號香山居士。相傳白居易登山遊覽,漫步花徑,適值山下桃花已謝,大林寺桃花盛開,即興作了《大林寺桃花》一詩。
②關:牽連,涉及。
③映山紅:杜鵑花之別名。春季開花。
作品鑑賞
香山花徑為廬山風景名勝之一。這首詩就鮮明描繪了花徑一帶清幽恬靜、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色,也表現出詩人漫步其間閒適自得的情趣。首句“無邊”二字,可見花徑一帶松竹的茂密無際;“兩行分”則暗示出這條被松枝竹葉夾拱的山中石徑的幽深靜謐。次句寫花徑一帶光與影變幻之奇:和煦的陽光穿過茂密的枝葉,從縫隙中篩下無數道或粗或細的光柱,在林間草地和石徑上投下大大小小、閃爍跳動的光斑,把這一帶景色織成了美如錦繡的圖案。這句詩,宛如印象派大師的傳神之筆,給整個畫面造成了強烈的光線效果,給這一帶如畫風光抹上了一層斑斕迷離的色彩,同時又化靜為動,更加映襯出花徑環境的清靜幽寂。接著,詩人指明這一帶優美的景致與人工布置毫無關涉,實乃天造地設,自然渾成。這句抒情性議論,隱含著詩人對造化神奇偉力的讚美之情。同時,在前後三句寫景詩句中插入議論,也使全詩避免了板滯,更顯得跳脫。末句詩則以景結情,給這幽美如畫的景色添了一筆更為明艷動人的色彩。在青松翠竹構成的大片綠色背景中,在金色陽光的映照下,一條春水盈盈的溪流在花徑附近潺潺流淌,小溪兩岸開滿了爛漫的山花,那紅艷艷的杜鵑花倒映在清澄明澈的溪水中,將滿溪都染上一層胭紅,那汩汩流淌的小溪帶走的仿佛不是溪水,而是一溪緋紅的雲霞。這是非常鮮麗的色彩,非常迷人的境界。詩人猶如一位丹青妙手,以秀潤清麗的筆觸,描繪出一幅明暗交織、絢麗多彩的風景畫,渲染出幽謐秀美的意境。雖然詩中無一字直接抒情,但透過詩中景語,詩人漫步花徑時悠閒愉悅的心情都洋溢於字裡行間。
作者簡介
閻爾梅,生於1603年卒於1679年。明末清初詩文家,字用卿,號古古,又號白耷山人、蹈東和尚。晚年自稱翁先生,字藏若。江蘇沛縣人。自幼聰穎好學,博文強記,工詩善畫。時稱其文“曠逸跌宕,有吞吐山河之慨”。公元1630年(明崇禎三年)中舉人。閻爾梅歷經明清兩朝五帝,一生未出仕,但遨遊南北,所至多交名士,人皆敬之,成名大部分由於其所作詩早已傳之遐邇。作品有民初出版的六卷本《閻古古全集》收詩一千七百九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