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生物學家饒毅教授近十年來發表的科學文化作品的精選集,分四個部分內容、收約50篇文章。“撩撥神經的基因”是一組科普文章,以基因、神經和行為科學為主;“令人尊敬的學者”是對一些著名科學家的介紹和紀念文章;“享受科學的氛圍”是作者針對國內科研環境和現狀,有感而發的建設性意見和評論;“教育實踐的理念”,則是作者對中國國小、中學、大學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評述和感想。 後兩部分為本書的重點內容,其中許多文章都是針對中國科學界、教育界不良現象,以及科技體制、教育體制方面的弊端,有感而發的振聾發聵的聲音。相當一些文章發表後都在中國科學界、教育界影響一時,有的文章在歐美都曾引起重大反響。
作者常在諾貝爾獎頒獎前一兩天寫科普文章,介紹他認為值得獲獎的研究和學者,命中率之高令人驚嘆。比如2002年頒獎前寫的一篇文章,開列並介紹了21項他認為值得獲獎的工作及相關科學家,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獲獎工作在他的清單內產生,因而被稱為“諾獎預測”。
作為78級大學生和較早出國的留學生,作者一方面以自己的求學經歷演繹了從國內三流大學的學生成長為海內外著名學者的奮鬥史,另一方面,也以他作為學生和老師對中國、美國的國小、中學、大學、研究生教育的親身體驗為基礎,進行了諸多思考。如何刻苦、如何思維、如何看待名校?如何培養興趣和拓展知識、如何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創新精神?中美教育體制和理念有何差別?新東方的英語培訓真那么重要嗎?是不是一定要出國去念研究生?且聽頂級海歸饒毅教授道來。
作者簡介
饒毅教授是華人科學家之翹楚,在中美華人學術圈很有影響,是國內青年學子追捧的科學“大牛”。曾任美國西北大學講席教授、西北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所主任。2007年,他辭去美國的教職,全職回到北京大學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一方面,是想為海外華人學者做個表率,希望引領更多的優秀的華人學者回國,推動中國的科學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實踐自己的教育理想,希望“十年影響一大批優秀學生”。他的回國與隨後施一公教授的回國,被媒體與當年錢學森、郭永懷先生在國際上成名後的壯年時期回國相提並論,轟動一時。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撩撥神經的基因
社會地位的神經基礎
行為、性格、情感與基因
愛母親的化學基礎之一
什麼是男子漢:基因本質和行為表象
沙皇羅曼諾夫家族命運的分子生物學結論
分析古老DNA的困難
控制體重的基因和治療肥胖的可能
細胞分裂的分子原理——一個值得獲諾貝爾獎的科學領域
基因治療
第二篇 令人尊敬的學者
林可勝:幾被遺忘的中國生命科學之父
君子愛“生”,得之有道
鄒岡:在艱難中做出傑出研究的科學家
紀念著名神經生理學家馮德培
有德有言的現代知識分子
居里夫人:光榮背後的辛酸
居里一家與法國科學院
居里夫人只重事業不重家庭嗎
珍稀品種:傑出女科學家
二十一項值得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工作及科學家
美妙的生物螢光分子與好奇的生物化學家
三位有趣的生物學家: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
巔峰與谷底之間:諾貝爾獎得主慕拉德的曲折事業
學習記憶的研究和華裔科學家的一些貢獻
第三篇 享受科學的氛圍
科學環境:一個誕生了DNA模型和十二個諾貝爾獎項的實驗室
實驗室、學科、國家:智力型領袖的社會作用
實驗室:享受科學的地方
從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所想到的
令人欽佩的、直率而客觀的中國科學家
鄒承魯: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
說也是一種做
諾貝爾獎和判斷科學質量
中國在重要科學領域缺席所反映的科技體制和文化問題一——2002年諾貝爾獎引起的思考
健康的學術環境需要許多人的努力——爭論勿忘共同點
智力的欣賞和激勵——美國科學院第十屆“科學前沿討論會”簡介
兩院院士評科技新聞的做法值得商榷
中國科學:顯著的發展和嚴峻的挑戰
國家科學規劃的關鍵:
深刻改造管理體制、切實以科學為發展的引擎
第四篇 教育理念的實踐
參考文獻和進一步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