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從舉

饒從舉,廣東漢樂名家。1897年(清同治23年)農曆八月初五出生於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1911年辛亥革命時,15歲的饒從舉年少志堅,血氣剛盛,參加了同盟會攻打大埔縣衙門。1923年前後,饒從舉經常獨自一人來往汕頭和廣州,並在省城廣州和潮汕一帶參加民間國樂社的活動。

基本信息

饒從舉,廣東漢樂名家。1897年(清同治23年)農曆八月初五出生於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其父叫饒佩玖。在同年的農曆10月12日,也即饒從舉剛剛出生65天之時,饒佩玖卻不幸因病逝世,享年40餘歲,只留下了年僅28歲的妻子鄔氏和女兒饒青、兒子饒從舉。一個年青寡婦帶著兩位年幼的孩子,在當時的封建社會裡,其生活的艱難是人們難以想到的。幸得饒從舉的母親鄔氏是一位十分能幹且很會料理家庭的人,母子三人以後的生活就是全靠鄔氏織土藍布來維持的,這種貧寒的生活,一直到饒從舉的姐姐饒青18歲嫁到大埔三河壩柳家時,才有所好轉。
小時候的饒從舉,因家裡貧窮上不了學堂,只上過幾年的私塾。但由於饒從舉自幼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幾年的私塾學習卻讓他學會了眾多的知識,尤其是古典文學和唐宋詩詞,並且還練得一手好字,深受私塾先生的喜愛。清末民初,大埔縣各地盛行地方戲曲和民間音樂,受環境之影響,饒從舉也喜歡上了民間音樂,並很快就學會了多種樂器的演奏,且能熟練的用二胡和揚琴來演奏廣東漢樂,在當地略有名氣,常得到老一輩藝人的稱讚。
1911年辛亥革命時,15歲的饒從舉年少志堅,血氣剛盛,參加了同盟會攻打大埔縣衙門。失敗之後被清兵抓捕,幸得母親鄔氏到處奔走,設法營救,才脫離危險。次年,中華民國成立,饒從舉隨母親赴潮州庵埠,經母親多方托人,才到當地鹽警隊當差。但由於饒從舉一方面與鹽警隊那兇殘的作法格格不入,另一方面饒從舉離不開詩書琴藝,因而半年後,他離開了鹽警隊,返回埔城,在家苦讀詩書,練琴自娛,並參加了饒氏家族八音班,常在新奏嘗燈,迎神祭祖時與鄉親族人一起組成樂隊八音班,繞城一周,邊走邊奏,與眾同樂,氣氛十分熱烈。這時的饒從舉已是名揚埔城的廣東漢樂名家。
1923年前後,饒從舉經常獨自一人來往汕頭和廣州,並在省城廣州和潮汕一帶參加民間國樂社的活動。在國樂社裡,饒從舉虛心向前輩藝人學藝,深得眾藝人的精髓,博取眾長,使他不僅在演奏技藝上日趨完善,自成一家,而且還學會了表演廣東漢劇,並曾在《聞太師回朝》、《二進宮》、《華容道》等劇中擔任主角。饒從舉深厚的演唱功底和生動形象的表演,時常得到觀眾的熱烈掌聲。30年代,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曾把饒從舉演唱的廣東漢劇唱段錄製成唱片遠銷東南亞各國,很受歡迎,也使饒從舉名揚海內外。
饒從舉的兒子饒寧新是廣東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被譽為漢樂大師一代傳人、粵樂箏創新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