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至臨安山水記

 該文選自《晚明二十家小品》。文章記敘了作者從餘杭沿苕溪至臨安途中所見的山水風景,溪流曲折,景物隨之變換,遠山近水,錯落而有致。結尾表達興猶未盡之意。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餘杭至臨安山水記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程嘉燧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餘杭[1]至臨安山水記
辛卯二月丁亥[2],夜發抵餘杭城下。
明日舁籃輿過城之西門[3],道左見溪水甚清深,問舁夫,雲是苕溪,從天目來[4]。道逶迤隱起若堤,右平田,左陂澤,澤中多蓮芰莖,陂皆臨溪,田亦帶山。沿陂多深松美筱。遠山色若翠羽,時出松杪[5]。稍前竹益綿密,路屈曲竹中,如行甬道[6]。竹光娟娟襲人,有溝水帶之,或鳴或止,與竹聲亂,錝錚可聽。幾十餘里,逕折竹窮,復與溪會。溪益深闊,道行溪之右,皆高岸。溪流所激齧,多崩坼。樹根時踞頹岸,半迸出水上,偃蹇離奇,多桑,多烏臼。溪左皆平沙廣濕,松竹深秀,桃柳始華,時見人家隱林間。估客乘筏順流下[7],悠然如行鏡中。溪流曲折明滅;遠水窮處,爰有高山入雲,黛色慾滴,與叢林交青,深溪合翠,森流翁,驚神沁目,蓋至青山亭而道折。背溪行山間,至十錦亭大溪橋,乃復逾溪,則已次臨安。橋以石,頗壯。橋上四望皆山,采翠翔翥,誠所謂龍飛鳳舞者也。馬首一山,形若案,上有浮圖[8],為石鏡山,一曰衣錦山,吳越王歸燕父老處。山林皆蒙以錦,故今有十錦亭。道旁竹林中有化成寺,會天雨,急趨臨安邸。
按餘杭有大滌山,有金堂玉室,為第三十四洞天。又有天柱山,居福地之五十七。是日意於空際或一睹焉,然舁夫野人莫能指其處也。

作品注釋

[1]餘杭:今浙江餘杭縣。臨安:今浙江臨安縣。
[2]辛卯:1591年(明萬曆十九年)。二月丁亥:二月二十日。
[3]舁:轎夫。籃輿:竹轎。
[4]天目:浙江天目山。
[5]松杪(miǎo):松樹的細梢。
[6]甬道:院落中用磚石砌成的路。
[7]估客:販貨的行商。[8]浮圖:佛塔。

作者簡介

程嘉燧(1565—1644),字孟陽,號松圓、偈庵。少時從父居練川(嘉定,屬上海),樂其風土之美,遂家此地。平生遊蹤甚廣。與李流芳等並稱為嘉定四先生。著有《偈庵集》、《松圓浪濤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