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亭記

養心亭記

在合川釣魚城下的學士山上,有一座人文風景名亭八角亭,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曾經在此著書立說,並寫下《養心亭記》供後人頌讀。

簡介

該亭系八角三級重檐盔頂式石木結構建築,坐西面東,台基平面呈八邊形,高1米,每邊均長4.40米,通高17.4米。亭身呈八邊形,層層逐檐上收。底層為十二邊形石砌牆體,高6.5米,兩面對稱設門,門上橫匾刻正書“養心亭”三字;二至三層為木質結構,分設八隻亭角,上下檐之角參差錯落,不相對應,形態別具一格。亭內中空,樓層之間設有木梯連線,右旋至亭頂,八方均開通窗,可供遊人登臨觀景。

歷史

據明清合州志記載:八角亭始建於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是合川名士張宗范的私家亭園,時任合州通判的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親自為該亭題名為“養心亭”,並在那裡著書立說,撰寫了繼《愛蓮說》之後的理學名篇《養心亭記》。

因養心亭呈八角型,人們又稱之為“八角亭”。宋元時期,合川歷經戰亂,養心亭毀於兵燹。明成化三年(1467年),合州知州唐珣循舊址重建,並以亭為祠,繪周敦頤、張宗范像於壁上,“以聳景慕”;又在亭旁另建房三間,名曰“養心直”,並置廊垣,以接待文人墨客。明代以後,歷代均有培修,現存八角亭為清代重建。

附:《養心亭記》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多欲,雖有存焉者亦寡矣。予講養心,不止於寡而存耳。蓋寡焉以至於無,則誠立明通。誠立賢也,明通聖也。是聖賢非性生,必養心而至之。養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張子宗范有行有文,背山面水,山之麓構亭甚清淨。余偶坐而愛之,因題曰“養心”,既對頤求說,故書以記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