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學性污染

食品化學性污染(food chemical contamination),食品污染指在各種條件下,導致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到食物,造成食品安全性、營養性和/或感官性狀發生改變的過程。食品化學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品引起的。食品中常見的化學污染物:農藥、獸藥,有毒金屬,N-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化合物,雜環胺類化合物,氯丙醇,丙烯醯胺,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等。

污染原因

各種農藥是造成食品化學性污染的一大來源。目前世界各國的化學農藥品種約1400多個,作為基本品種使用的有40種左右。農藥除了可造成人體的急性中毒外,絕大多數會對人體產生慢性危害,有致癌性,致畸性,並且都是通過污染食品的形式造成;含鉛、鎘、鉻、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廢氣及廢渣,對人體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如長期攝入含鎘量高的食品,會引起慢性中毒,並導致腎功能損傷,肺氣腫等;食用色素、防腐劑、發色劑、甜味劑、固化劑、抗氧化劑等食品添加劑,其本身及其代謝產物在機體內引起的生物學變化,亦及對機體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機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對生育繁殖的影響、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變性、致癌性、致敏性等;作食品包裝用的塑膠、紙張、金屬容器等,如用廢報紙、舊雜誌包裝食品,這些紙張中含有的多氯聯苯就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引起病症。多氯聯苯是200多種氯代芳香烴的總稱,當今世界生產和使用這種東西的數量相當大。有資料證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氣、野生動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極的企鵝、北冰洋的鯨體內,都發現了多氯聯苯的蹤跡。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鮮艷色澤,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