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引[唐代李白組詩]

飛龍引[唐代李白組詩]

《飛龍引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是兩首遊仙詩,寫的是《史記》所記載的黃帝升天的故事,蘊含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人生短暫的感慨之情。

作品原文

飛龍引二首

【其一】

黃帝鑄鼎於荊山⑴,煉丹砂⑵。

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⑶。

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彩女顏如花。

飄然揮手凌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⑷。

登鸞車,侍軒轅⑸,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閒⑹,軒轅去時有弓劍⑺,古人傳道留其間。

後宮嬋娟多花顏,乘鸞飛煙亦不還⑻,騎龍攀天造天關⑼。

造天關,聞天語,長雲河車載玉女⑽。

載玉女,過紫皇⑾,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方,後天而老凋三光⑿。

下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颯如秋霜⒀。

詞語注釋

⑴黃帝,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中華民族的始祖。《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群臣後宮上者七十餘人皆乘龍升天。荊山,在今河南省靈寶縣附近。相傳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此,亦名覆釜山。

⑵丹砂,即硃砂,礦物名,深紅色,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煉丹,中醫作藥用,也可製作顏料。

⑶太清,三清之一。道教徒謂元始天尊所化法身,道德天尊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惟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⑷鸞車,神仙所乘之車。

⑸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故名曰“軒轅”。

⑹鼎湖,地名,古代傳說黃帝在鼎湖乘龍升天。

⑺弓劍,相傳黃帝與群臣後宮乘龍飛天,剩下一些小吏不能上去,於是都拽住龍髯不放,龍髯都被拔掉墜落下來,黃帝用的弓也掉了下來,黃帝在百姓的仰望中飛向天庭,那些小吏們只能抱著龍髯和弓大聲呼喊,但也無濟於事。

⑻乘鸞,用簫史乘鳳之典故,喻成仙。

⑼天關,即天門。

⑽長雲,積聚的雲氣。

⑾紫皇,道教傳說中最高的神仙。

⑿後天,謂後於天,極言長壽。後用為祝壽之詞。三光,日、月、星。

⒀蛾眉,蠶蛾觸鬚細長而彎曲,因以比喻女子美麗的眉毛。

作品譯文

【其一】

黃帝採集首山的銅,鑄造寶鼎於荊山之下,煉製仙丹,仙丹煉製成功了,黃帝和群臣後宮乘龍飛仙進入仙境。天上的彩雲迷迷茫茫,變幻如海,找不到升仙的途徑,讓我們世間的凡人空自嘆息。聯想天宮中披著七彩霓裳羽衣的宮女一定貌美如花。真想乘風飛身而上,登上黃帝乘坐的鸞車,陪在黃帝旁邊,一起遨遊在青天之上,那種樂趣一定妙不可言。

【其二】

鼎湖的水靜靜流動,清澈見底,這裡就是傳說中黃帝乘龍飛天時不小心把弓劍遺落人間的地。天宮中美女一定眾多,光彩照人。仙人們乘鸞而去消失在煙波浩渺中,也都一去不返。如果再有機會能乘龍飛升的話,我一定到達仙境,登上天門,去聆聽天上神仙的談話,坐上伴著祥雲的河車,載著美麗的仙女,去拜訪玉皇。玉皇見到我一定會很高興,並賜給我天宮玉兔搗制的長生不老藥。吃了仙藥,我就可以長生不老,壽與天齊,可以活到日月星辰都凋謝的時候。到時候我在去看瑤池的王母,她已經滿頭白髮如霜了。

作品鑑賞

《飛龍引》是樂府中的琴曲歌辭。朱諫《李詩選注》曰:“按《飛龍引》者,本為樂府魚龍之曲,白則以黃帝之事言之,蓋亦不泥於陳跡,而自出乎新意也。”胡震亨《李詩通》注曰:“古詞無考,擬言黃帝上異事,曹植有《飛龍篇》,言求仙者乘飛龍升天,豈白祖此歟?”《樂府詩集》第六十卷載隋代蕭憩之作與李白體調,詩意均不相類,則李詩應為敷衍子建《飛龍篇》之意而自創的歌行體曲辭。

這兩篇都是李白借黃帝升天的神話傳說描寫遊仙的情景,歌頌道家的延年之術,屬於遊仙詩。創作時間很難肯定,從詩意看,入世的思想沒有了,完全是出世的情緒,估計在賜金還山入道籍以後所作。

第一首詩是李白根據《史記·封禪書》中兩個方士欺騙漢武帝的謊言演繹而成詩。其意在於詩人不滿當時社會現實,漫言神仙之事,以求解脫。

第二首詩,詩人慕黃帝仙去,載玉女,過紫皇,後天而老,壽高三光,見王母之蛾眉成霜。其旨應為哀人生之短暫。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