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飛彈巡洋艦—-美國在1953年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重巡洋艦“巴爾的摩”號上加裝了“天獅星-1”型飛彈發射裝置。但它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飛彈巡洋艦,因為它們的主要武器仍是原有的大口徑火炮。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飛彈巡洋艦是蘇聯於1959年開工,1961年初下水的“格羅茲尼”號。它的滿載排水量為5500噸,最大航速約為67公里/小時,續航能力為12500公里,它裝備有2座4聯裝的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和3座雙聯裝防空飛彈發射裝置,反潛武器為2座12管反潛火箭發射器和2座3聯魚雷發射管,火炮為2座76毫米雙聯裝全自動平高兩用炮和4座30毫米全自動遠射炮。由此可見,在飛彈巡洋艦上裝備的火炮的重要作用是防空,而不是進行艦艇間的炮戰,所以它的火炮口徑比以前大為減小。幾乎與“格羅茲尼”同時,美國也建造了自己最早的飛彈巡洋艦“萊希”號,它比“格羅茲尼”稍大,飛彈也裝備得更多一些,滿載排水量為8200噸,裝備有2座4聯裝反艦飛彈,2座雙聯裝防空飛彈,1座3聯裝反潛飛彈,火炮為2座162毫米艦炮。
作戰能力
巡洋艦(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裝甲防護等方面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擁有同時對付多個作戰目標的能力。歷史上巡洋艦一開始是指可以獨立行動的戰艦,而與此相對的驅逐艦則需要其它船隻(比如補給船隻)的幫助。但是在現代這個區分已經消失了。現代巡洋艦排水量一般在0.8萬噸-2萬噸,裝備有飛彈、火炮、魚雷等武器。大部分巡洋艦可攜帶直升機。動力裝置多採用蒸汽輪機,少數採用核動力裝置。隨著海軍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艦的地位日漸衰落。在現代戰爭中巡洋艦實際上已經消失了,它們的作用完全被驅逐艦代替。當代世界最著名的巡洋艦為兩級:美國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以及蘇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代表介紹
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俄羅斯海軍首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也是當今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飛彈巡洋艦,共建造4艘,首艦092“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原名“基洛夫”號)1980年服役,第2艘150“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原名“伏龍芝”號)1983年服役,第3艘065“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原名“加里寧”號)1989年服役,第4艘183“彼得大帝”號(原名“安德羅波夫”號)1995年10月服役。第1、第2艘艦已退役,第3、第4艘艦服役於俄海軍北方艦隊。該級艦長252米,寬28.5米,吃水9.1米,標準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24300噸,2座核反應堆,2兩座燃油鍋爐,總功率12萬馬力,航速32節,續航力14000海里/30節。武器
裝備:20座SS-N-19“花崗岩”反艦飛彈發射裝置,20枚飛彈;12座SA-N-6“雷聲”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96枚飛彈;2座八聯裝SA-N-9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128枚飛彈;2座雙聯裝SA-N-4“壁虎”艦對空飛彈發射器,40枚飛彈;6座CAD3-N-1“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第1、第2艘艦為8門30毫米艦炮),每座系統8枚SA-N-11艦空飛彈和1門30毫米雙管艦炮;1座130毫米雙管艦炮(首艦為2座100毫米單管艦炮);1座雙聯裝SS-N-14反潛飛彈發射器(後3艘艦無),14枚飛彈;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座10管RBU12000反潛火箭發射器(第1、第2艘艦為12管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2座6管RBU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搭載1架卡-25B標定直升機和2架卡-27A反潛直升機。
該級艦首艦於1983年建成,計畫建造27艘,現已全部完成,是美國海軍首次裝備“宙斯盾”系統的艦艇。其滿載排水量9600噸,艦長172.5米,艦寬16.8米,航速30節以上。編制395人。裝備6座二聯裝、三聯裝、四聯裝飛彈發射裝置和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另有1門127毫米火炮。該級艦中的“文森斯”號曾在波斯灣戰爭期間擊落一架伊朗民航客機。該艦能同時識別和跟蹤幾百個目標,可用不同發射裝置同時打擊幾個不同目標。
美國萊希級飛彈巡洋艦
美國“萊希”級飛彈巡洋艦共建9艘,首制艦“萊希”號於 1959年12月動工,1961年7月下水,1962年8月服役,現已全部退役。該級艦採用長艏樓艦型,艏部平直傾斜,艏部下方設有球鼻首聲納導流罩。為了防止煙害對武器和電子設備的腐蝕,“萊希”級首次採用煙囪和桅桿一體化結構。該級艦長 162.5米,寬 16.6米,吃水 7.6米;標準排水量5670噸,滿載排水量 8203噸;動力裝置採用 2台蒸汽輪機,蒸汽輪機使用了鉻鉬和鎳合金鋼材料,適合在高溫、高壓的惡劣環境下工作,且重量較輕、可靠性較好。“萊希”級艦上艦空、艦艦和反潛飛彈一應俱全:2座四聯裝“魚叉”艦艦飛彈、2座 MK-10型 SM—2ER“標準”艦空飛彈、l座八聯裝MK-16“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同時在艦中部兩側還布置了 2座MK-32型魚雷發射裝置。此外,設有 2座 30毫米“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該級艦電子設備齊全、通信能力強。“萊希”級作為艦空母艦編隊的組成部分之一,其首要使命是防空作戰,其次是反潛,同時可用於支援兩棲作戰。
瓦良格號飛彈巡洋艦
是俄羅斯"光榮級"巡洋艦的第三艘。
“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設計,項目工程代號為1164。由於大量借鑑已有的“基洛”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成熟技術與產品,因此圖紙設計進展很快,在完成圖紙設計後即轉入了施工設計,最後於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建造,由位於烏克蘭境內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承擔建造任務。1982年首制艦“光榮”號完工服役。該級艦擁有全方位的作戰能力,能單獨進行對海、對空、對岸、對潛作戰,也可為己方航母編隊護航,或以其為核心與另外的水面艦艇組成編隊出航,當然其首要的作戰任務是打擊美國的航母編隊。蘇聯海軍對“光榮”號飛彈巡洋艦關愛有加,並將其選為1989年6月美蘇首腦地中海馬爾他高峰會晤時,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的御駕艦,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可能是“光榮”號艦史上最光榮的一頁。為此,美國海軍《水兵》雜誌記者斯科特·艾倫於1989年11月參觀了這艘戰艦。下面就是他的觀艦體驗。“ 當我從後舷梯登上610英尺長、排水量為1萬噸的蘇聯飛彈巡洋艦“光榮”號時,不由想起關於蘇聯海軍生活的種種傳說。 ”
規格:全長610.2英尺(186米),全寬68.2英尺(20.8米),吃水9英尺(7.6米)標準排水量9800噸,滿載排水量11200噸。編制員額454人,其中軍官38名。該級艦為燃氣輪機推進方式,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7500海里/15節。
該級的艦體,大抵是從"卡拉"級飛彈巡洋艦衍變而來。為容納遠程對艦、對空飛彈等,其艦體比"卡拉"級長約14米,型寬和吃水也略有增加。首尾部比" 卡拉"級顯得外傾。它的前部上層建築高5層,其後端與封閉的金字塔形主桅連成一體,由水面至主桅頂高達30多米。艦中略靠後的煙囪呈長方形,兩側有許多散 熱孔,前面是大進氣口。兩座煙囪間有空隙,用來放置鏇轉吊的吊桿。露天甲板的軌道,用來運送彈藥、物品等。在煙囪後的鏇轉吊和後部上層建築之間有一段開闊 處,甲處下設有VLS系統。
艦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圓形遠程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它們沿前部上層建築兩側成階梯形傾斜排列,占 據甲板較大位置。該裝置的形式較為簡單,有固定仰角,每對發射口位於前一對發射管後端之上。這樣,占據甲板面積較少,同時也克服了發射筒相互之間的發射氣 浪影響。但是,為了減小氣浪對上層建築的影響,上層建築造得較高。
武器裝備:
反艦:主要為8座雙聯SS-N -12"沙箱"遠程超音速反艦飛彈發射裝置。該裝置布設在前部上層建築兩側,其直徑約2米,長約12米,共16個,2個一對,左右舷各4對,均呈16度仰 角。該飛彈長10.9米,直徑0.9米,指令修正慣性制導,主動雷達尋的。1.7馬赫時射程550千米。戰鬥部為350 千噸當量的核彈頭,或1000千克高能裝藥。本級艦配備的1架卡-27直升機,主要用於該型飛彈的中繼制導。另外,該級艦還有一座雙管130mm炮,最大 射程29千米。
防空:主要為SA-N-6VLS遠程艦空飛彈。它的發射裝置在艦中後部的甲板下面,沿縱線兩側對稱排列,每邊4個,共8個。發射井內沿圓周布置8個飛彈發射筒,總共備彈64枚。SA-N-6為S-300的艦用型,指令制導,半主動雷達尋的,戰鬥部重90千克,射程100 千米,射高27千米。在該級艦尾部直升機機庫兩側,各設有一座俄海軍自1970年以來就裝備的SA-N-4近程防空飛彈。它的飛彈艙呈圓筒形,直徑約 3.25米,高6米,可容納一對能垂直升降的飛彈發射架,備有SA-N-4"壁虎"飛彈20枚。該彈長3.2米,直徑0.21米,2.5馬赫時射程約15 公里,備彈40枚。另外,該級艦還裝有6座AK- 650型6管30mm炮用於末端防禦。一對設在艦橋前方甲板室上部,縱向排列:另外二對設在艦中部兩側專用平台上。該炮射程2千米,射速3000發/分。
反潛:這並不是該級艦的主要任務。它只備有2具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和2座射程為6千米的RBU600012管反潛深彈發射器,起輔助作用。
雷達:對空搜尋為三座標"頂對",C/D波段,對大型飛機的搜尋距離為366千米,對2平方米的目標為183千米。對空對海搜尋為三座標"頂舵"或"頂 板 ",D/F波段。火控則有"前門"(用於SS-N-12)、"頂罩"(用於SA-N-6)、"汽槍群"(用於SA-N-4)、"鳶鳴"(用於130mm 炮)、"椴木樹"(用於30mm炮)等。
電子設備:2部"T柱形"或3部"傾壺"光電指揮儀、2部"穿碗"衛星數據系統、2部"冠鍾"和"推鍾"數據鏈;8部"邊球"用於電子對抗,4部"灑桶"用於電子偵聽;2座PK-2或12座PK-10箔條發射器。
聲納:"公牛角"或"小公牛皮"艦殼聲納,低/中頻,主動搜尋和攻擊。
搭載機:卡默夫Ka-25賀爾蒙B式標定直升機1架
主機:4具燃氣渦輪機(120000軸馬力),雙軸,航速34節。
光榮級是懲罰級和十字級的後續艦,同時也是具防空、反潛兩用途的基洛夫級的縮小版(只是基洛夫級擁有兩種動力,除核動力外還備有傳統動力)。光榮級巡洋艦的武裝非常強大,在其滿載排水量11000噸的艦體中均衡地配置了各項武器。雖然光榮級的設計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但它們擁有足以與其餘先進艦隻在遠洋 戰爭中相抗衡的能力則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艘光榮號於1976年動工,1979年下水,1982年完工。第二艘及第三艘烏斯提諾夫元帥號(Marshal Ustinov)、奇佛納烏克蘭號(Cherrvona Ukraina)分別在1986年與1990年完工,第四艘羅勃夫上將號預定1993年完工。然而前蘇聯防衛預算的縮減勢必在將來影響此型及其他海軍艦艇的建造,這點是必須說明的。
光榮級的主要武裝為16枚SS-N-12反艦飛彈,傾斜8度置於艦橋左右兩側,每側各有4具雙聯裝發射器。另在煙囪附近有8具SA-N-6 防空飛彈發射器,一具發射器有8枚飛彈,飛彈置於鏇轉彈倉中,使用TVM引導系統,然而因為只有一套射控雷達,使得飛彈的效率大打折扣。SA-N-6是一 種多用途飛彈,其設計需求是能夠攔截各種彈道武器,以及一些雷達迅跡極小的低飛目標,如戰斧飛彈或魚叉飛彈等。
光榮級巡洋艦上搭載有 一架Ka-25 賀爾蒙B式直升機,以為艦上的長程感測裝備,可提供地平線以外目標的資料,亦可為艦上飛彈進行中途巡弋導航。上述資料亦可經由衛星通迅提供。
光榮號為黑海艦隊一員,烏斯提諾夫元帥號自1987年起即以北方艦隊為永久基地,而奇佛納烏克蘭號則自1990年10月起加入太平洋艦隊服役。
關於中國
發展情況
美國《華盛頓時報》2014年5月7日文章,原題:圈內:中國的飛彈巡洋艦是海軍軍力提升的重大一步中國正在研發一種先進的飛彈巡洋艦,這代表北京大規模海軍擴軍向前邁出重大一步。
該艦被認為是中國的首款巡洋艦,代號055型。總的來說,巡洋艦大於驅逐艦,但小於戰列艦。這款新巡洋艦可能會裝有先進的遠程雷達,成為中國能發射飛彈的進攻型軍艦及其新的飛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中國的新巡洋艦據信是萬噸級,與約9500噸級的“宙斯盾”驅逐艦相當。
照片顯示,新的055型巡洋艦模型建於武漢。從武漢的模型來看,我們估計該艦是進攻與防禦武器平衡搭配,適合保護航母和其他主力艦,作為新的大型和廣泛的海軍戰鬥群的一部分。
這也意味著,中國在主要以東亞為焦點的擴軍之外,正快速打造向遠離亞洲的地方投送兵力的軍力。
發展意義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到今天,已舉世矚目。眾所周知,其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沿海城市,由於直接面向太平洋,中國經濟重心的東部及東南沿海已暴露在某些敵對國家的包圍之下,要讓太平洋成為中國大陸的天然屏障,就必須要有強大的海軍作為後盾。我國近10年來已經把海軍作為國防的重點來建設,但重點依然是發展飛彈驅逐艦和護衛艦為主,面對中國日漸增長的國民經濟所需血液-石油,以及對外貿易的商船,賴於太平洋已成生命線。沒有強大的海軍為其保架護航,沒有中國自己強大的太平洋艦隊,發展30年的成果將如何確保,中國的發展大戰略何以能順利實施,將至關重要受到牽制。
前面筆者已對中國海軍與美日比較,落後已成事實,而落後的根源在於中國沒有大型戰艦,而作為威力比的大型飛彈驅逐艦(俗稱飛彈巡洋艦),目前中國卻一艘也沒有,而國外卻已經發展了核動力的飛彈巡洋艦。飛彈巡洋艦作為多用途大中型水面戰艦,具有較高的航速和遠洋機動作戰能力,可以攜帶的各類飛彈比飛彈驅逐艦要多得多,是海上作戰的強大武器。因此,中國除了發展驅逐艦之外,是否也應該積極發展飛彈巡洋艦,甚至是核動力的飛彈巡洋艦呢?再加上航母,那才是真正的海上“移動的國土”海上堡壘,成為維護中國至關重要的沿海經濟區及海上運輸線,保證中國經濟海域及海上國土不被侵占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