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
外感風邪,侵入肺臟。風為百病之長,常兼寒熱,或燥邪合併犯肺,使肺氣不能清宣肅降。
辨證要點
外感咳嗽,多為新病,起病急,常伴惡寒、發熱、頭痛等肺衛表證。以風寒、風熱、風燥為主,一般均屬邪實。
常用中藥
桔梗、荊芥、紫苑、百部、甘草、陳皮、桑葉、菊花、薄荷、連翹、前胡、牛蒡子、杏仁、大貝母、枇杷葉、豆豉、南沙參、天花粉、梨皮、蘆根。
常見證型
風寒襲肺
臨床表現:咳聲重濁,氣急,喉癢,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常用方劑: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
常用中藥:麻黃、杏仁、甘草、桔梗、荊芥、 紫菀、百部、白前、甘草、 陳皮。
風熱犯肺
臨床表現:咳嗽咳痰不爽,痰黃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惡風身熱,頭痛肢楚,鼻流黃涕,口渴等表熱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常用方劑:桑菊飲加減。
常用中藥:桑葉、菊花、連翹、薄荷、生甘草、葦根、杏仁、苦桔梗。
風燥傷肺
臨床表現:喉癢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咳痰不爽,或痰中帶有血絲,咽喉乾痛,唇鼻乾燥,口乾,常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乾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常用方劑:桑杏湯加減。
常用中藥:桑葉、 杏仁、沙參、象貝、香豉、梔皮、梨皮。
常用腧穴:天突、曲池、內關、豐隆、肺俞、尺澤、太白、太沖。
預防調護
咳嗽的預防,重點在於提高機體衛外功能,增強皮毛腠理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時治療。若常自汗出者,必要時可予玉屏風散服用。咳嗽時要注意觀察痰的變化,咳痰不爽時,可輕拍其背以促其痰液咳出,飲食上慎食肥甘厚膩之品,以免礙脾助濕生痰,若屬燥、熱、陰虛咳嗽者,忌食辛辣動火食品,各類咳嗽都應戒菸,避免接觸煙塵刺激。
轉歸預後
咳嗽一般預後好,尤其是外感咳嗽,因其病輕淺,及時治療多能短時間內治癒。但外感夾燥夾濕者,治療稍難。因夾濕者,濕邪困脾,久則脾虛而積濕生痰,轉成為內傷之痰濕咳嗽;夾燥者,燥邪傷津,久則肺陰虧耗,轉成為內傷之陰虛肺燥咳嗽。咳嗽病證若治療失當,其轉歸總是由實轉虛,虛實兼夾,由肺臟而及脾、腎,正所謂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不喘,病久則咳喘並作。部分患者病情逐漸加重,甚至累及於心,最終導致肺、心、脾、腎諸髒皆虛,痰濁、水飲、氣滯、瘀血互結而病情纏綿難愈,甚至演變成為肺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