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一般先有風濕熱病史,如風濕性咽喉炎、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肌炎等。其致病微生物是A型溶血性鏈球菌。經濟落後、生活水平低、衛生條件差的地區較易發病。
表現
![胸悶](/img/4/819/nBnauM3X2ADOxEjM3gDNwQ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4Q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該病的臨床表現因不同的病種而有差別。最常見的症狀是活動後心慌、氣促、胸悶,反覆咳嗽及頭暈等。嚴重者有咯血、暈厥、心前區痛、浮種、腹水等。晚期患者可因左、右心功能衰竭或心臟驟停而猝死。
診斷
患者既往有風濕熱病史。體檢心前區可聞及心臟雜音等。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O),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等化驗檢查對診斷有幫助。心電圖、X線胸部平片、心臟超聲心動圖及彩色都卜勒檢查能明確診斷。
併發症
風濕性心臟病並發心律失常
風心病並發的心律失常中以房顫較常見。近20年統計,發生心律失常者占全部風心病的31%,幾乎全部見於二尖瓣病變,其中以二尖瓣狹窄合併關閉不全較多見,約占39%,其餘依次為單純二尖瓣狹窄、二尖瓣聯合瓣膜病變和二尖瓣關閉不全,分別約占27%、20%和14%,而主動脈瓣病變則無一例。
按病變分析,以二尖瓣狹窄最多見,可高達75%;晚期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伴有明顯左房增大者,亦常發生房顫。房顫發生與患者年齡、左房大小和病變輕重有關,年齡較大者,房顫較多見;左房壁肌有中度以上纖維化者,約80%發生房顫,如左房壁肌有廣泛纖維化,100%發生房顫。
房顫時,心排血量可下降20%~25%,約2.5%~4%的房顫患者可突然死亡。在二尖瓣病變中,其它心律失常有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房撲、房性早搏等。
約10%的主動脈瓣狹窄病例可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包括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或左束支傳導阻滯。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約1/4~1/3的病例可發生P_一R間期延長,室性早搏也不少見。
風心病晚期病例,特別是心肌有嚴重病變時,可發生室性陣發性心動過速。二尖瓣手術常可誘發心律失常,應注意預防。
治療
一般內科治療
①限制體力活動。
②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感染性心內膜炎,在拔牙、術前、術後用抗生素2-3天。
③檢查有無風濕熱活動,若有應抗風濕治療。
合併症治療
(一)心力衰竭;
(二)心房纖顫、撲動;復律;
(三)感染性心內膜炎;
(四)栓塞,擴血管藥物+抗凝治療。
介入性治療
經皮球囊導管瓣膜擴張成形術;適於單純二尖瓣狹窄、中度狹窄、瓣口面積0.8~1.2cm2,無明顯關閉不全,無房顫與血栓。
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img/6/fcd/nBnauM3X4IzMzQjM3gDNwQ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4Q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一)二尖瓣分離術,適應徵同上;
(二)瓣膜置換術,適於聯合瓣膜病變或合併二尖瓣關閉不全;瓣膜鈣化、呈漏斗型狹窄;二尖瓣分離術後再狹窄。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預防
由於風濕熱多於人體抵抗力較低時,感染A型溶血性鏈球菌而引起。因此,平時加強鍛鍊身體,增加體質,生活規律及不吸菸,天氣陰涼時注意穿衣蓋被保暖等措施對預防該病是很有幫助的。定期到醫院體檢也利於對該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旦確診患有風濕熱,應立即到專科醫院套用苯唑青黴素、青黴素、紅黴素等治療。
護理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是常見的一種心臟病,是風濕病變侵犯心臟的後果,表現為瓣膜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患者中女多於男。受損的瓣膜以二尖瓣為最常見,也可以幾個瓣膜同時受累,稱為聯合瓣膜病變。由於瓣膜炎症反覆發作,瓣膜增厚並縮短、粘連和纖維化造成瓣膜關閉不全和狹窄。早期可無症狀,隨時間的推移產生心臟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經過10~15年逐步出現心力衰竭。因此對患風心病者應注意休息和在醫師指導下治療。有的病人能作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