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由來
一些線上討論組,例如於2008年在雅虎平台上成立的感知者樂園(Society of Sensationalists)、由Andrew MacMuiris於2010年創立的無名感知部落格(Unnamed Fee ling blog),旨在提供一個平台,通過觀點和個人經驗的分享進而習得更多關於感知的知識。對於ASMR,這些討論組中早期為其起的名字包括:注意力誘發頭部高潮(attention induced head orgasm)、注意力誘發愉悅感(attention induced euphoria)、注意力誘發感應性興奮感(attention induced observant euphoria) 。為了對應這些早期的短語,由Jenn Allen創造出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ASMR)這一短語,由於這種現象的反應因人而異,她解釋道:自發性(autonomous)是指ASMR體驗者在聆聽中產生的特異反應,而極點(meridian)被認為是高潮的委婉說法。由於ASMR的產生機制與性高潮無關,“高潮”一詞會誤導他人而沒有被直接使用 。
其他試圖描述這種感知現象的名稱有“耳音”、“顱內高潮”、“大腦按摩”和“大腦高潮”等。
種類題材
耳語刺激
ASMR通常通過竊竊私語的聲音來引發刺激。通過視頻可以明顯的看出來,許多視頻和聲音的錄製都會有創作者用悄聲耳語或者溫和談話的方式錄入到錄音和視頻錄製設備中。耳語視頻通常包括以下題材:Guided Visualization(視覺引導)
Meditation(冥想)
Hypnosis(催眠)
Motivational(激勵)
Nature(自然聲音收集)
General,Ramble,Vlog(綜合類、漫談、視頻部落格)
Reading&Storytelling(讀書&講故事)
Show&Tell(展示物品、講解)
Unboxing(開箱)
Gameplay(打遊戲)
Cooking(烹飪)
Close-up(近耳)
Creative&Unique(獨創的&特殊的)
角色扮演
許多角色扮演視頻或音頻錄製也旨在引發ASMR現象。例如用類似意向引導的方式進行描述性會話、類似剪頭髮、按摩、拜訪醫生辦公室和耳朵清潔的情景體驗等等。雖然這些虛擬的情景是由視頻創作者扮演出來的,但觀看或者聆聽視頻的人會引發ASMR效果:緩解失眠,焦慮,或者穩定不安的情緒。角色扮演類視頻中大致有以下題材:
Medical,Exam&Health(醫療、考試和養生)
Customer Service(客後服務)
Interview(會面/採訪)
Face Painting(化妝)
Teacher(教師)
wife(妻子)
Spirit(妖精)
Wedding/Event Planner(婚禮/活動策劃者)
Personal Attention(關注個性化)
Creative(創作人員)
Fantasy & SciFi(假想的&科幻的)
Other(其他)
手指觸碰
Brushing(刷)
Chewing Sounds(咀嚼)
Crinkling(發出沙沙聲)
Gum/Candy(吃口香糖/糖果)
Hair Brushing(梳頭髮)
Mouth Sounds(嘴發聲音/濕唇)
Page Flipping(翻書頁)
Rummaging(翻箱倒櫃)
Rustling (發出瑟瑟聲)
Scratching(抓/刮)
Tapping(觸碰)
Typing(打字)
Water(水的聲音)
Wooden Blocks(木屑)
Zipper(拉鏈聲)
視覺觸發
Light(燈光)
Hands(手部動作)
Camera Touching(觸碰攝像頭)
語言作用
ASMR在全球各個國家均有所普及,在網上也會搜到不同語言的ASMR視頻。作為ASMR的載體,語言的作用不可小覷,尤其當acer進行輕語的時候,不同的語言對收聽者的影響是不同的。比如:西班牙語語速偏快,法語較低沉等等這都會對不同的客群產生不同的影響。
媒體報導
在英國(Boring 2012)舉行的一次會議上,ASMR視頻出現在了其討論話題名單內。就像Slate雜誌所說,針對這次會議的報導提及了音樂家兼記者Rhodri Marsden將ASMR(也成為自動感官經絡反應)作為Youtube上一種無性別角色扮演視頻進行了介紹。赫芬頓郵報上的文章提議為ASMR明確觸發機制。
在小宅網(Kotaku)的一篇文章中提到ASMR這種現象同在特定感知觸發機制下的雙耳節拍是相似的,包括耳語、令人發麻和興奮的刺激感。
《麥吉爾日報》的一位播客提到,在Youtube上ASMR視頻的快速流行並且有不多的人描述他們自己聆聽的感官經驗。媒體對於那些聽過ASMR後認為它是用來使人平靜、放鬆,而與性高潮無關的言論也進行著討論。
美國芝加哥公共廣播電台(WBEZ)的一檔節目《美國生活》報導了美國小說家Andrea Seigel和她體驗ASMR的經歷。
薩克拉門托的一檔新聞節目News10/KXTV報導了觸碰ASMR在網路上的出現,以及它幫助收聽者放鬆和入睡。新聞主播Cristina Mendonsa採訪了一個ASMR耳語社區,同時她自己也製作了一個帶領聽眾遊覽News 10頻道演播廳和新聞編輯部的ASMR視頻。
美國晚間新聞節目《ABC世界新聞》( ABC World News)通過採訪視頻的製作者Ilse Blansert,報導了ASMR對提高睡眠潛能有所幫助。
國內媒體報導
國內首位獲得ASMR認證的藝人,陳子桐,藝名兔小蠢。她是一名大四學生,一枚lo娘(把LOLITA服飾當成日常服來穿的姑娘),是花椒直播的ASMR主播,貓耳FM的ASMR音頻主播,也是《非誠勿擾》的ASMR耳語者女嘉賓,還是國內第一位出道的ASMR藝人。曾用名:耳語ASMR。
學界反應
Steven Novella,耶魯大學醫學專業的 神經內科主任以及參與科學質疑的積極貢獻者,在他的神經科學部落格記錄了關於ASMR科學研究的缺失,他認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經顱磁刺激技術應當被用於研究聽過ASMR的人的大腦與那些沒有聽過ASMR人的大腦之間的比較。他也提議了ASMR可以成為一種捕獲愉悅或激活快感的視頻的可能性。根據神經學家Edward J.O'Connor在聖莫妮卡學報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精確研究ASMR現象的阻礙也許是不能用一個單一的ASMR刺激點來激發所有人。
薩特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睡眠專家Amer Khan博士提議使用ASMR視頻作為一種輔助睡眠的方法來提高睡眠質量未必是最佳的途徑,它類似於使用 白噪音器或者嬰兒含著奶嘴入睡的習慣(註:白色噪聲機指能發出諸如海浪聲、雨聲之類有助睡眠的聲音的機器)。
神經科醫生Michael Yasinski支持ASMR的合理性,並且強調它類似於冥想——一個人通過集中注意力和放鬆,會關閉負責緊張和焦慮情緒的大腦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