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宗

顯宗

顯宗,是十方如來內證的功德境界。佛教的宗派之一,亦可以教稱為“顯教”,其中字義微有差別,於今日則即一詞。此名為密宗根據自己的教判,將與之相區別的佛教諸派別稱為“顯宗”,即和密宗“秘密之宗”相分別的“顯了之宗”。從密宗教理上說,即是由因向果施設,不重密呪修行的諸宗總稱。顯宗的修持方式,尤其是淨土宗,一般都以誦念經文、禮拜懺悔,及持念佛菩薩的名號或真言為主;而密宗的修持方法,主要是以身之行為以雙手交結印契、語之行為以口持念陀羅尼、意之行為以意念思維觀想佛菩薩之形象為主。

基本信息

佛教派別

簡介

此名為密宗根據自己的教判,將與之相區別的佛教諸派別稱為“顯宗”,即和密宗“秘密之宗”相分別的“顯了之宗”。從密宗教理上說,即是由因向果施設,不重密咒修行的諸宗總稱。亦可以教稱為“顯教”,其中字義微有差別,於今日則即一詞。
根據情況,有時候“顯宗”可包括小乘,有時則不包括。

用例

遼·覺苑《大日經義釋演密鈔》卷2(《萬續藏》第二十三冊)
今此宗等者,謂此秘密宗中也。對彼稱此,謂彼顯宗之中,具足六義,都名一“薄伽梵”更無別義。
藏傳佛教基本保存了印度佛教的基本形態,如果說有什麼特點的話,就是藏傳佛教是表相小乘修法。
藏傳佛教的理論可以這樣概括,藏傳佛教認為人想成佛是沒有其他簡單途徑的.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照釋迦牟尼佛的方法去做.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怎么做就應怎么做.因此藏傳佛教提出"身口意"的修煉方法.
所謂"身口意"的修煉方法是指,如果你在身體上,言語上和思想上都能做到和釋迦牟尼佛一樣了,那么你就一定能夠成佛.這就是藏傳佛教思想的核心.
藏傳佛教中的密宗和顯宗在一致堅持"身口意"修行方式的前提下,有一個主要的差別.這個差別在於如何達到"身口意"與佛相同的途徑上.
顯宗認為只要按照那些公諸於世的佛經去做就可以了.所以顯宗主張公開宣道弘法.顯宗被稱為顯宗也是因為他們的這個觀點.
而密宗認為要想達到到"身口意"除了公開的佛教以外,還有一套秘密的方法,沒有人傳授密法修行很難達到"身口意".所以密宗強調傳承、真言、密咒和灌頂和福慧雙修最後成佛。
這就是密宗和顯宗的區別.

修持方式

顯宗顯宗人物
十方如來內證的功德境界,正是「不可思議」,不能用心靈去思考這個境界有多高,亦不能用說話來議論這個境界有多深,即使用盡人世間的思維及語言,亦不能說明及描述這個境界於萬一,只能說到這個境界相似接近之處,這個不可思議之境界,就是如來的秘密。
「顯宗」的修持方式,尤其是「淨土宗」,一般都以誦念經文、禮拜懺悔,及持念佛菩薩的名號或真言為主;而「密宗」的修持方法,主要是以身之行為─以雙手交結印契、語之行為─以口持念陀羅尼、意之行為─以意念思維觀想佛菩薩之形象為主。諸佛菩薩的內證功德秘密,以身體的部分來說,表現於外在者,即是手印;在語言的部分來說,發乎於外在者,就是陀羅尼;在意念的部分來說,表現於外在者,就是其清淨莊嚴之報身相好。佛菩薩生生世世在意念上發起宏大的誓願為利益眾生而修行,這些在意念思維中所發起的願力,若通過精進修持,永不言退的話,因緣成熟,果報顯現發乎於外在者,就是佛菩薩的「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報身上的莊嚴形態」。
諸佛菩薩的三種內證功德秘密,就是「身密」、「語密」、「意密」,亦即是「手印」、「真言」及「觀想」。凡夫若學習聖者之「三密」,停止了其平時生命運作中之「三業」─身體、語言及意念上之善、惡與不善不惡行為,晝夜不捨地精勤修持,則可立轉因地凡夫之身心,而成就果地聖者之階位。雖然在性質上來說,修持「三密」仍屬於善性行為,但這些善性之業,卻與世間上一般人所做的善業大大不同,皆因密乘行者在修持「三密」之時,能夠獲得諸佛菩薩的加庇及攝持之功德力。此種功德力用除了能開發修行者的內在佛性功德,使修行者的身心逐漸轉化成佛菩薩的身心之外,還能攝持修行者使其不會退失菩提心及永遠皈依於正道上。密宗的「加持力」,並不是像一般人所理解成的「替人驅邪或治鬼」之一種外在神秘力量,雖然密乘行者在其精勤修持期間都會獲得。此種力量之來源,亦是隨著修行而得到如來加庇,久而久之,此種力量便會積存於修行者的靈身之中。
在顯宗來說,雖沒有特彆強調「三密」的修持方法及力用,但當一位「淨土宗」的修行者在念經或念佛之時,其身體亦停止了造作世間的業,可說是已交結了最普通的印契;其口中在念誦經文或佛號已是「語密」;若其意念集中而不分散,專注在當下修持的一剎那,亦可說是一種「意密」了。所以在密宗的角度來說,顯宗亦具備了密乘行者所修持之普通層次之「三密」,因為每位佛菩薩或金剛明王及諸天護法聖者,都有與其特定相應相通之「印契」、「真言」及「觀想」等等方法。若對顯宗而言,這些便是比較特定而又進一步的「三密」修行形式,這點亦是「顯宗」與「密宗」在修行模式上最大不同的地方,亦是「密宗」的特有修持方式。

修行人

「顯宗」的修行人亦持念真言咒語,但真言咒語在學理上則屬於「密宗」的範疇;「密宗」的修行人亦有誦經禮懺,但誦經禮懺在學理上卻屬於「顯宗」的範疇。但是不論你持念真言亦或誦經禮懺,你所覺醒及證得的內在境界同是「不可思議」、同是「秘密」,只有你自己及佛菩薩明白了解,沒有修持的人卻不能共享。
十方如來的內證功德秘密境界,唯佛與佛方能完全通達了悟,這個「不可思議」之證境卻沒有宗派之分。宗派由人而立,由人去分,以方便行者能專一修行,但一切宗派所產生的負面效果,就是由人而起的派系之爭。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絕對沒有宗派之分。

帝王稱號

基本介紹

顯宗,是中國古代帝王的廟號。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廟號顯宗皇帝有:東漢顯宗劉莊、東晉顯宗司馬衍、金顯宗完顏允恭、元顯宗甘麻剌等。

歷代顯宗

東漢東漢顯宗劉莊
東晉東晉顯宗司馬衍
金朝金顯宗完顏允恭
元朝元顯宗孛兒只斤甘麻剌

活動

2014年4月3日,2014年度藏傳佛教學經僧人考核晉升格西拉讓巴學位立宗活動在拉薩大昭寺舉行,經過考評審員會嚴格考評,來自哲蚌寺的考僧阿旺色吉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2014年度格西拉讓巴第一名。

立宗活動是繼2004年恢復開展藏傳佛教學經僧人考核晉升格西拉讓巴學位工作以來的第十次。獲得本年度格西拉讓巴學位的十名考生都是西藏各大寺廟的主要經師,宗教學識深厚,精通藏傳佛教《五部大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