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顧曼君,女,蘇州人氏,董姓,1936年出生。15歲在伯父董天民的介紹下,拜滬劇前輩藝人劉子云為師學藝。大世界是顧曼君學藝的搖籃,群藝滬劇團是她成長的地方,由於她天資聰慧,進團不久就擔任了主要演員,成為劇團的重點培養對象。
人物經歷
顧曼君學藝認真、虛心好學,劇團里的許多前輩老師都喜歡她,如:著名藝人陳志良、陳秀麗、馬秀英等都願意把經驗傳授給她。《庵堂相會》中的金秀英、《小二黑結婚》中的三仙姑,正反角色她都演來活靈活現,受到同行的讚譽。顧曼君除了向自己劇團的老師學習外,還非常喜歡丁是娥、楊飛飛老師的唱腔。雖然她們在滬劇行中是同一輩分,但是,顧曼君還是以老師相稱,想兩為老大姐請教學習。
文革中,群藝滬劇團和勤藝滬劇團合作演出樣板戲《沙家浜》,顧曼君扮演阿慶嫂,運用“楊派”唱腔,得到觀眾好評。文革後,群藝滬劇團和長江滬劇團合併改組為徐匯滬劇團,顧曼君也參與演出了許多大戲,如《稱心如意》、《紅梅春艷》、《戰鬥在敵人心臟里》等等的演出。尤其是《稱心如意》中的“讀信”,顧曼君用“解派”演唱,使觀眾久久難忘,經常有聽眾寫信到電台點播。80年代滬劇界舉辦首次中、青年演員大匯演,顧曼君演唱了一段中的“一場風潮”,把“丁派”唱腔模仿得惟妙惟肖,連說白也是那樣的有韻味,得到了眾多專家、觀眾的讚譽和肯定。
退休後,顧曼君受陳蘇萍的邀請,參加了長寧滬劇團的一些大戲演出,如;《貴族夫人》、《山野情侶》、《八年離亂》等,顧曼君善於刻畫人物,三位不同性格、不同環境的母親被她演來栩栩如生。由於多年的舞台演出,形成了顧曼君獨特的表演、唱腔藝術特點,被同行稱為滬劇“小怪”。
滬劇明星
滬劇的前身是申曲。20世紀30年代,流行在上海的申曲在京劇、文明戲演出影響下,滬劇藝人筱文濱等採用了新穎的燈光布景、服裝舞美,注重演出的音樂效果,除胡琴、弦子、笛、鼓板外,添加了其它伴奏樂器,並在繼續演出傳統劇目同時,還把中外一些電影、話劇、文明戲劇目搬上舞台。 |
邵濱孫| 趙春| 華雯| 茅善玉| 王珊妹| 吳素秋| 俞麟童| 徐林祥| 萬智卿| 汪秀英| 馬莉莉| 王寶興| 袁濱忠| 顧曼君| 諸惠琴| 解洪元| 丁國斌| 周根生| 徐俊| 凌愛珍| 陸敬業| 筱愛琴| 施春軒| 小筱月珍| 方佩華| 沈仁偉| 羅月華| 孫徐春| 張杏聲| 陳甦萍| 筱文濱| 汪嬋娟| 向佩玲| 丁是娥| 許幗華| 石筱英| 楊飛飛| 沈惠中| 徐伯濤| 汪華忠| 王盤聲| 劉銀髮| 王明道| 筱蘭英| 趙春芳| 韓玉敏| 沈國雄| 王雅琴| 張劍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