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又稱《論座帖》、《與郭僕射書》。書於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十一月。拓本。 行書,文稿。凡70行,計1187字。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本。其 刻石存西安碑林第二室,方形豎刻,107.5×69.5厘米,分上下二截書,各36 行。 此刻石世稱“關中本”。此帖系顏真卿與尚書右僕射、定襄郡王郭英 書。直言指謫郭英 在兩次隆重 的集會上藐視禮儀,諂媚宦官魚朝恩,以致禮遇高於六部尚書之事。尤其值得注意 的是,魚朝恩在當時是一個大權在握、驕橫跋扈、朝野側目的人物,顏真卿的斥責 打擊了他的囂張氣焰,所以世人稱此書稿為《爭座位帖》。全篇書法氣勢充沛,勁 挺豁達,字裡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 迄今一千餘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
此帖原為安師文舊物,曾刻以傳世。後安氏兄弟析居家財,真跡一剖為二。其 後又進入內府,不復外見。內府亦輾轉不知所終,遂世無見真跡者。此帖傳世摹勒 翻刻計有12種之多。
人物簡介
顏真卿(709~785)中國唐代書法家。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開元(713-741)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為人剛正不阿,為權□楊國忠所排斥,出任平原太守。安祿山叛亂,顏真卿在平原聯合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奮起抵抗,河北一帶十七郡紛紛回響,被推為盟主。後顏杲卿和侄顏季明被安祿山殺害,顏真卿懷著悲憤的心情寫成著名的《祭侄季明文稿》。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封魯郡公,因此後世又稱他為顏魯公。由於顏真卿篤實戇直,敢於直言諫諍,德宗時遭到虞杞的妒惡。當李希烈叛亂,虞杞奏請使顏真卿前去勸降,不斷遭到李希烈的威逼,顏真卿不屈,並叱責李希烈,被李希烈殺害於獄中。後人輯有《顏魯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