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題禪院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
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
作品賞析
此詩首二句寫往昔漫遊酣飲之豪興,後二句寫如今參禪品茶之悠閒,對比鮮明而出語平淡,對於消逝的年華不露惋惜之情,對於如今的寂寞不露辛酸之意,若細加尋繹,卻見出這裡表現的正是人生諸種痛苦中極為沉重的一種。詩中所說的那種豪興,其實不過是排遣無聊之舉,觀其“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等詩句,便不難理解。杜牧平生留心當世之務,論政談兵,卓有見地,然而卻投閒置散,始終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負,以致大好年華只能在漫遊酣飲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的結果。此處“茶煙”與前面的“觥船”相應,“落花”與“青春”相應,說明一生自許甚高的詩人已經步入衰老之境,不僅施展抱負無從說起,就連酣飲漫遊也不復可能,只有靠參禪品茗來消磨剩餘的歲月。我們從詩人對比今昔、回顧一生的平淡語調中,不難體會到,對於一直以經邦濟世自期的詩人來說,不斷接受並努力排遣這生命的龐大空虛,似乎不得不成為他生活的唯一內容,而且如今已到遲暮之年,連排遣的氣力也越來越少了,他被包裹在越來越濃重的幻滅、空虛和無望之中而無可奈何。對於這樣一種沉重的痛苦,用平淡的語調來表達,比用其它的語調更為適合,因為人一旦被逼到無可奈何的境地,便會感到任何訴說、哀嘆、怨恨、憤慨激都無濟於事,他的語調也就具有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平淡的特點,儘管其心底深處還不時翻滾著感情的波濤。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