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症是指頸椎的小關節超出正常的活動範圍,小關節面之間發生微小的錯位,即中醫所指的“骨錯縫、筋出槽”。頸椎的關節突較低,上關節面朝上,偏於後方,下關節突朝下,偏於前方,關節囊較鬆弛,可以滑動,橫突之間往往缺乏橫突韌帶。
病因病理病機
由於頸椎的特殊解剖關係,故其穩定性較差,當頸部肌肉扭傷或受到風寒侵襲發生痙攣,睡覺時枕頭過高或在放鬆肌肉的情況下突然翻身,工作中姿勢不良,頸部慢性勞損,舞台表演或游泳時做頭部快速轉動等特技動作時,均可使頸椎小關節超出正常的活動範圍,導致頸椎小關節發生移位、錯動,同時伴有椎體一定程度的旋轉性移位,使上、下關節突所組成的椎間孔的橫、縱徑皆減小,導致頸椎平衡失調,頸椎失穩。頸椎小關節紊亂症較易復發,從而影響頸椎的穩定性,長期反覆發作者可促使頸椎的退行性改變,加速頸椎病的發展。
臨床表現
起病較急,頸項強直,疼痛,活動受限,有的病人可出現頭昏、視物不清、眼震、面部麻木等頭頸綜合徵。病變頸椎棘突的一側隆起或偏歪,椎旁有壓痛點。
診斷
一、有長期低頭工作的勞損史,或有頸部過度前屈,過度扭轉的外傷史;
二、頸部有酸痛不適感,項韌帶及兩側有壓痛點;
三、觸診可有頸椎側彎;
四、頸部活動受限僵硬、頸後部有固定壓痛點,頸部活動時有小關節彈響聲,頸部可觸及條索狀、結節狀、粘連增厚點;
五、X線片顯示:生理屈度變直,頸椎前凸減少或消失或反屈線,或椎間隙後緣增寬,椎體可側方移位。X線側位片顯示雙邊影。
治療方法
主要的微創治療方法有:
1)神經阻滯療法:既有診斷作用,同時又可起到止痛、緩解局部肌肉痙攣等治療性作用,無論是急性加重期還是慢性期,都是緩解疼痛的有效手段。
2)小關節注射法:這既是有效的診斷手段,同時更是一種療效頗佳的治療方法,該法對神經阻滯試驗陽性者均可使用。
3)射頻法脊神經後內側支熱凝術:這種治療方法操作簡單,創傷較少,但遠期效果較差,治癒率約40%,又需專門設備,有人提出它有加速小關節退化的作用,因此目前這種治療方法仍開展得不多。適用於診斷明確,神經阻滯試驗陽性,保守治療,關節內注射療法無效者。
4)內窺鏡下脊神經後內側支切斷術:其適應證為診斷明確,神經阻滯試驗陽性,保守治療無效,疼痛頑固發作,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的患者。